12.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I‾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HCO3‾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SO42‾
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mol苹果酸可与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生成1mol H2
D.HOOC—CH2—CH(OH)—COO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8.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
D.与得电子能力相同
与9.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FeO B. Fe2O3 C. FeSO4 D、Fe3O4
7.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
CH3CH3+Cl2CH3CH2Cl+HCl CH2=CH2+HClCH3CH2Cl |
均为取代反应 |
B |
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
C |
Cl2+2Br‾=2Cl‾+Br2 Zn+Cu2+=Zn2++Cu |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
D |
2Na2O2+2H2O+4NaOH+O2↑ Cl2+H2O=HCl+HClO |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2012·浙江理综,8D)( )
(2)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2012·福建理综,6A)( )
(3)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2012·福建理综,6D)( )
(4)稀释浓硫酸时,应将蒸馏水沿玻璃棒缓慢注入浓硫酸中(2010·山东理综,14A)( )
(5)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2009·广东理综,13D)( )
答案: (1)× (2)√ (3)√ (4)× (5)×
答题模板(一)__气密性检验方法的准确描述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制备氮化钙(Ca3N2),并探究其实验式。
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样点评]
|
考生甲 |
考生乙 |
考生丙 |
抽样 试卷 |
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 |
关闭活塞,用手捂热反应管,使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观察试管A中和末端导管中的现象 |
关闭活塞,微热反应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
分析 点评 |
(1)没有把装置形成密闭体系;(2)现象不完整;(3)没有明确的结论 |
(1)装置较多,用手捂热可能现象不明显;(2)把原理当成操作;(3)无明确具体的现象及结论 |
现象描述不完整,无结论 |
[规范答案]
关闭活塞K,微热反应管,试管A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冷却后若末端导管中水柱上升且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答题模板]
(1)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明确的关键词:
①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②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
(2)答案必须按“操作+现象+结论”要点回答:
①操作:如何形成“密闭体系”,如何“加热”。
②现象: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指出相关实验现象。
③结论:通过什么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
(1)装置气密性检查必须是在放入药品之前进行。
(2)常见气密性检查方法
方法 |
微热法 |
液差法 |
外压法 |
图例 |
|
|
|
具体操作 |
塞紧橡胶塞,将导气管末端伸入盛水的烧杯中,用手捂热(或用酒精灯微热)烧瓶 |
塞紧橡胶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胶管部分,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水 |
塞紧橡胶塞,打开止水夹推动或拉动注射器 |
现象说明 |
烧杯中有气泡产生,停止微热,冷却后导气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 |
停止加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且液面差不再改变 |
推动注射器之后导管中出现一段液柱,且液面差不改变,拉动注射器试管中产生气泡 |
3.判断下列实验操作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用润湿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测定值偏小(2013·天津化学,4A)( )
(2)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2012·山东理综,11A)( )
(3)除去干燥CO2中混有的少量SO2,可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的洗气瓶(2011·浙江理综,8D)( )
(4)用水润湿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2011·江苏化学,7A)( )
(5)用量筒量取20 mL 0.500 0 mol·L-1H2SO4溶液于烧杯中,加水80 mL,配制成0.100 0 mol·L-1H2SO4溶液(2011·江苏化学,7B)( )
(6) 实验室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氨气(2011·江苏化学,7C)( )
(7) 实验室用图2所示的装置除去Cl2中的少量HCl(2011·江苏化学,7D)( )
(8)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2012·福建理综,6B)( )
(9) 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2012·福建理综,6C)( )
(10) 实验室常用图3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乙酸乙酯(2009·江苏化学,6A)( )
(11) 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2009·江苏化学,6D)( )
(12)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4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NO和O2(2010·江苏化学,7A)( )
(13) 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2010·江苏化学,7B)( )
2.判断下列仪器使用或药品保存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2012·山东理综,11B)( )
(2)存放浓硝酸(2009·安徽理综,9A)( )
(3)变色硅胶干燥剂含有CoCl2,干燥剂呈蓝色时,表示不具有吸水干燥功能(2011·浙江理综,8A)( )
(4)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2013·天津化学,4B)( )
(5)用50 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2009·江苏化学,6B)( )
(6)准确量取9.50 mL水(2009·安徽理综,9C)( )
答案: (1)× (2)× (3)× (4)× (5)√ (6)×
1.(2013·山东理综·11)利用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能完成相应实验的一项是( )
选项 |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
相应实验 |
A |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 |
CuSO4溶液的浓缩结晶 |
B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
用盐酸除去BaSO4中少量BaCO3 |
C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
用固体NaCl配制0.5 mol·L-1的溶液 |
D |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液漏斗 |
用溴水和CCl4除去NaBr溶液中少量NaI |
解析:蒸发浓缩需要酒精灯,A项错误;过滤需要漏斗,B项错误;称量NaCl固体需要托盘天平,C项错误。
答案:D
4.(最新改编题)(1)下图是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各种尾气吸收装置,从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其中能用于吸收HCl(装置中的液体为水,固体为碱石灰)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下列实验操作都是不正确的,请将这些操作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填在空白中:
①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碱式滴定管盛装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100 ℃的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HCl易溶于水,能引起倒吸现象,为了实验安全必须避免倒吸,但HCl是空气污染物,不能排放到空气中。根据装置图的特点,其中c、f、g能引起倒吸现象,i中HCl不能被彻底吸收,会有部分逸出污染环境。
(2)对液体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加热时,会造成液体飞溅;酸、氧化剂和有机试剂均能腐蚀橡胶管;若加热温度超过温度计量程时,会使温度计胀裂损坏。
答案:(1)adeh (2)①液体易溅出烫伤人 ②橡胶管会被腐蚀 ③温度计会胀裂损坏
预防安全事故要做到以下“五防”
(1)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C2H2、C2H4)或用CO、H2还原Fe2O3、CuO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2) 防暴沸: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
(3) 防失火:实验室中的可燃物质一定要远离火源;
(4)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如Cl2、CO、SO2、H2S、NO2、NO等)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5)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灭酒精灯前先将导管从液体中拿出。
3.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规范操作,强化安全意识,防止发生事故。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
①用酒精灯直接去燃着的酒精灯上引燃
②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③实验室制取氯气时,没设计尾气吸收装置
④做金属钠实验时,剩余的钠放回原试剂瓶
⑤金属钠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⑥浓NaOH溶液沾在皮肤上,立即用稀H2SO4清洗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①④⑥ D.③④⑤
解析:①直接用酒精灯引燃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事故;②正确,无安全隐患;③氯气有毒,不进行尾气处理,可能会使人中毒;④正确,金属钠很活泼随意丢弃会引起火灾,应放回原试剂瓶;⑤金属钠易和水反应,Na2O2易和水、CO2反应,故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应用沙子扑灭;⑥浓NaOH沾在皮肤上,用H2SO4清洗,酸碱中和放热,会加重对皮肤的损伤,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硼酸。
答案: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