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被提纯物质 |
酒精(水) |
乙醇(乙酸) |
乙烷(乙烯) |
溴苯(溴) |
除杂试剂 |
生石灰 |
氢氧化钠溶液 |
酸性KMnO4溶液 |
KI溶液 |
分离方法 |
蒸馏 |
分液 |
洗气 |
分液 |
解析:选A A项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酒精中的水,蒸馏可得到酒精;B项乙醇易溶于水,利用分液的方法不能将乙醇与盐溶液分离;C项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D项溴可将KI溶液氧化为碘单质,而碘易溶于溴苯,达不到除杂的目的。
13.制备乙酸乙酯的绿色合成路线之一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的分子式为C6H12O6
B.N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
C.④的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
D.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 淀粉或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即M的分子式为C6H12O6,A正确;根据反应④的产物,可知该反应是取代反应,N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淀粉与纤维素分子结构中的n值不同,即二者的分子式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12.下列有机物中,既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还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的是( )
A.乙酸 B.乙醇
C.乙酸乙酯 D.水
解析:选B 乙酸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乙酸乙酯不能发生上述任何反应,水只能与金属钠反应。
11.(2014·银川模拟)有机化学中的反应类型较多,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①乙酸、乙醇制乙酸乙酯 ②由苯制环己烷 ③由苯制硝基苯 ④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⑤由乙烯制氯乙烷 ⑥由乙烯制聚乙烯
A.①③⑥属于取代反应 B.③④属于加成反应
C.②⑤属于加成反应 D.②⑥属于加聚反应
解析:选C ①③属于取代反应,④属于氧化反应,②⑤属于加成反应,⑥属于加聚反应。
10.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使淀粉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
①NaOH溶液 ②银氨溶液 ③新制Cu(OH)2悬浊液 ④碘水
A.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解析:选C 由于反应中H2SO4仅起催化作用,故反应后体系中的H2SO4需用NaOH溶液中和;淀粉的检验需用碘水(变蓝色);葡萄糖的检验需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即试剂组合为①②④或①③④。
9.可用于鉴别葡萄糖溶液与淀粉溶液的试剂是( )
A.氨水 B.Na2CO3溶液
C.FeCl2溶液 D.新制Cu(OH)2悬浊液
解析:选D 葡萄糖和淀粉与氨水、Na2CO3溶液或FeCl2溶液混合,不反应,且无明显的其他现象;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产生红色沉淀,淀粉则不反应。
8.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入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D.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随乙酸乙酯蒸出的少量乙酸和乙醇
解析:选A 浓硫酸的密度大,与乙醇和乙酸混合时放出大量的热。三种物质混合顺序为:将浓硫酸逐滴加入乙醇中,冷却后再加入醋酸。故A错误。
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乙醇催化氧化制取乙醛:
2CH3CH2OH+O2催化剂△2CH3CHO+2H2O
B.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液共热制硝基苯:
C.乙酸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D.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H2===CH2+Br2―→CH2Br—CH2Br
解析:选B 苯的硝化反应中—NO2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没有发生加成反应。
6.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⑤ D.③⑤⑥
解析:选B ①~⑥中只有②和④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故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
5.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吃馒头,多咀嚼后有甜味属于水解反应
②不慎将浓硝酸沾到皮肤上会出现黄色斑属于水解反应
③醇与所有酸的反应都是酯化反应
④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酯
⑤油脂都不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⑥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α氨基酸
⑦凡分子组成符合Cn(H2O)m的化合物都属于糖类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④⑤⑥ D.①④⑦
解析:选B ①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使淀粉水解变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④油脂可看作高级脂肪酸[如硬脂酸(C17H35COOH)、软脂酸(C15H31COOH)等]与甘油[丙三醇C3H5(OH)3]经酯化反应生成的酯,它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