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
(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
(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 写出A、B、C的化学式:A ;B ;C 。
(2) 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2.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
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习题
1.右图是常见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1) 写出图中相应物质的化学式:酸 、碱 。
(2)写出图中反应②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②
④
(3)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请根据上图总结出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写2点) 、
。
三、、解题关键:抓住题眼,找解题突破口
颜色、反应现象、反应条件、用途、组成、分类、状态、相互转化
二、物质的特性
(1)固体物质的颜色:
①白色固体:
②黑色固体:
③红色固体:
④黄色固体:
⑤蓝色沉淀:
⑥红色沉淀:
⑦暗紫色固体:
(2)溶液的颜色:
①蓝色溶液:
②浅绿色溶液:
③黄色溶液:
④紫红色溶液:
⑤无色溶液:
(3)气体: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能助燃的气体:
有可燃性的气体: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有还原性的气体:
(4)条件:
①条件是通电的反应:
②条件是高温的反应:
③条件是催化剂的反应:
④条件是点燃的反应
(5)实验现象:
①能产生大量白烟:
②发出耀眼白光的燃烧:
③产生蓝色火焰:
④放出气体的反应:
⑤白雾:
⑥出现沉淀:
⑦指示剂变色:
一、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单质:
氧化物:
酸:
碱:
盐:
有机物:
13.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物质、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装置,请回答:
①仪器a、b的名称分别是____;
②连接装置A、E可用来制取氧气,装置A应与E的 端连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除去CO中少量的C02,最好将气体通过装置 ,理由是 ;
④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CO通过装置B时可以看到 ,装置C中出现白色混浊,那么,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分)课外学习小组为进一步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见下图)。请分析实验I、Ⅱ后回答:
①实验I反映了同种金属跟不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则表明了___ _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
②按照实验I和Ⅱ设计思路,请你再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12.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与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
〔观察现象〕①装置中右侧导管的液面升高。
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
〔提出问题〕导管中液面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
〔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3O4、③FeCl3、
④C四种物质
〔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
(1)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也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
(2)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也得到了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
(3)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你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你选用的试剂是: |
|
|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之一是铁钉在 (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