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问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和丁均为化合物;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1)写出化学式:甲 ;乙
(2)写出丙和正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
(3)D和A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写出D在丁做催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A和丙的化学方程式:
14.在下面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写出化学式:甲是 ,G是 ;
(2)写出H与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J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反应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纯净的D的粉末,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
13.右图表示的是物质A-H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C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
(1)C的化学式 ,H可能是 ;
(2)写出标号①、②、③、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12.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 。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是 .
(4)步骤④的操作是 ,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 .
11.物质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固体非金属单质, E为红色固体单质,则B、D的化学式为:B 、D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A+B: 。
(2)若E为一种盐,则A、C的化学式可能是 、 ;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B+C: 。
10. 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
⑴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
⑵F→G的反应类型
⑶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⑷指出B的一种用途
9.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8.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右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与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C的化学式为 ;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
(3)无论A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B的化学式均为 ,D的化学式均为 ;
(4)写出A→E的化学方程式: 。
7.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 ;固体B的化学式为 。
(2)写出步骤①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废液的质量和 。
6.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经查阅资料得知: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 试回答:
(1)实验①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色液体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实验②、③中C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 。为满足实验③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 。
(2)写出实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
(3)将A的溶液5~9滴滴入5mL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
|
(4)已知2Ca(HCO3)==== CaCO3↓+ H2O+CO2↑,则热稳定性CaCO3> Ca(HCO3),由此推理上述实验中铜绿、蓝色絮状沉淀、物质D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 > (均写化学式)。
(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 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