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家宝总理曾在答记者问时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番话充分体现了( )
A.尚贤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的儒家思想
C.改革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8.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
(1)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良好环境。
(2)封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人民的辛勤劳动、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教育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滋养了科技文化人才。
(4)中外文化交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
(5)重视实践经验总结的优良传统,后代科技成就对前代的继承和创新。
(6)科学家刻苦奉献的精神。
7.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内涵
(1)经世致用:政治上,承担社会责任,反对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具有政治改革的意识;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关心国计民生;学术上,主张立足现实、学以致用,重视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
(2)理学和专制批判:批判宋明理学及其带来的社会危害,继承和发展民本唯物思想,推动儒学的发展;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提出限制君主专制的早期民主思想。
6.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1)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通过调整统治思想,以适应维护统治的需要。
(2)魏晋以来,儒、道、佛三家日趋融合,到唐宋时“三教合一”的局面形成,这为儒学发展成为更理性化、思辨化的新的儒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3)宋代的“重文”国策和科举制的完善,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激励了学者们积极关注国计民生的热情。
5.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一是“春秋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二是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三是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四是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
4.儒、法、道三家的特点及联系
(1)思想特点
①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步入正常轨道后,宜用儒家路线。儒家思想构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法家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动荡年代宜用法家路线,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③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路线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传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
(2)相互关系
①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发展中表现为融合趋势。战国时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汉武帝时,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法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②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3.百家争鸣形成的三大因素
(1)经济因素:春秋末年和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农业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日益确立。
(2)政治因素: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各国政治改革的潮流,宗法分封制瓦解,礼乐秩序受到破坏,诸侯士大夫崛起,原来属于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3)文化因素: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私人讲学风气日盛。在社会上形成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他们被称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代表不同阶层和派别,对各种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2.孔子思想居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统地位的原因
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保守性和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对灵活性;二是儒家哲学思想的特征——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使得儒家思想能够在维护礼教纲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儒家文化经过汉代、宋代、明代的发展,已渗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体现于中国人的言谈举止之中。
1.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1)“仁”的思想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提倡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
(2)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
(3)“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保证了个性发展,推动了个人素质的提高。
7.(1)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2)《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描写了俄罗斯社会的整整一个时代。
(3)都是现实主义作品,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整整一个时代的历史。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