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7152  117160  117166  117170  117176  117178  117182  117188  117190  117196  117202  117206  117208  117212  117218  117220  117226  117230  117232  117236  117238  117242  117244  117246  117247  117248  117250  117251  117252  117254  117256  117260  117262  117266  117268  117272  117278  117280  117286  117290  117292  117296  117302  117308  117310  117316  117320  117322  117328  117332  117338  117346  447090 

20.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解析:A项仅仅表述了近代化的一个方面,即国内阶级矛盾方面,但没有看清中国的社会性质;B项仅仅看到中外民族矛盾,没有兼顾阶级矛盾;C项迷惑性较强,但实际上也是只表述了中外民族矛盾;D项全面表述了近代化的两个主要方面,即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答案:D

试题详情

19.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维新派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 )。

A.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B.弘扬传统文化

C.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D.主张政治变革

解析: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康有为等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为其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减少阻力,故C项是两者的共同点。

答案:C

试题详情

18.对近代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民主”“共和”两个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发现,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同盟会忽视了在国内的思想宣传

B.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思潮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D.顽固保守势力阻碍新思想的传播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A项可排除;B项是辛亥革命的影响;由“民主”一词的频繁出现可排除D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17.鲁迅先生在《自选集自序》中意味深长地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表明鲁迅先生( )。

A.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

B.认为辛亥革命属于完全失败的政治运动

C.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

D.对于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

解析:鲁迅先生是一位革命者,不会对中国的民主共和运动产生动摇,排除A项;从题干来看,鲁迅先生并没有否认辛亥革命,排除B项;同样,也没有表现出他认识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复杂性,排除C项;题干中提到了“怀疑”和“失望”,是指他是对孙中山以往的革命道路产生了怀疑,仅仅单纯依靠会党和革命党人,而不广泛发动群众是不会取得革命胜利的,D项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16.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解析:“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成了众矢之的。

答案:A

试题详情

15.孙中山曾说:“自光复之后,就有世袭的官僚,顽固的旧党,复辟的宗社党凑合在一起,叫做五族共和,岂知根本的错误就在这个地方。”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反思是( )。

A.反对五族共和

B.守旧势力参加革命导致革命失败

C.辛亥革命使守旧势力趋向革命

D.三民主义没有反帝主张

解析:孙中山提倡五族共和,而其并非是旧官僚、旧党及宗社党凑合在一起。正是这些守旧势力渗透到革命中,并支持袁世凯,使辛亥革命的成果让袁世凯窃取。

答案:B

试题详情

14.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能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这位领导人是( )。

A.孙中山       B.蔡锷

C.宋教仁       D.袁世凯

解析:本题考查依据基础史实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依据“1913年”“国民党”“国会”“责任内阁”等关键词可以判断是指宋教仁,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教仁改组国民党之后国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他希望能组建责任制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答案:C

试题详情

13.历史学习小组的讨论主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是( )。

A.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D.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A项说法错误;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够全面;只有D项既正确又全面。

答案:D

试题详情

1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据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解析:孙中山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劳资矛盾尖锐、贫富分化严重,中国革命应避免这一问题出现,为此提出了民生主义。

答案: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