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8126  118134  118140  118144  118150  118152  118156  118162  118164  118170  118176  118180  118182  118186  118192  118194  118200  118204  118206  118210  118212  118216  118218  118220  118221  118222  118224  118225  118226  118228  118230  118234  118236  118240  118242  118246  118252  118254  118260  118264  118266  118270  118276  118282  118284  118290  118294  118296  118302  118306  118312  118320  447090 

14.(2014宁德质检)美国学者C.W.沃特森认为,任何文明都是历史的产物,有其内在和特定的价值体系,没有一种文明可以宣称比其他更为优越,也没有理由以主流文明自居,并歧视、否定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对此观点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肯定文明的独特性和价值

B.主张文明之间的平等

C.强调对不同文明的尊重

D.认同西方文明的优越感

解析:C.W.沃特森认为不同文明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故其不可能认同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感。

答案:D

试题详情

13.“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 )

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解析:北欧国家的做法本质上是摆脱美苏“冷战”的做法,有利于减少“冷战”对北欧的消极影响,所以,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答案:B

试题详情

12.(2014衢州质检)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

B.苏联拒绝无用、堕落的音乐形式

C.经济结构决定苏联的消费水平

D.政治是影响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

解析: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处于美苏冷战时期,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因此赫鲁晓夫“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

答案:D

试题详情

11.(2014泉州一模)“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 )

A.占领德国                      B.建立北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进行核威慑

解析:二战后,西欧普遍经济萧条、政局动荡,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很高,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就是稳定西欧的经济秩序,以防止西欧倒向苏联。

答案:C

试题详情

10.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                                                        ( )

A.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

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

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

解析:材料反映英国注重发展与本国利益相关的国家的关系,摆脱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光荣孤立”政策。“光荣孤立”政策是建立在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之上的,“三环外交”是综合国力衰落的选择。

答案:D

试题详情

9.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                     ( )

①美苏对抗中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 ③美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 ④这种行为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二战后美苏由二战中的反法西斯盟友转变为冷战对峙、全面对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故应该排除④。

答案:B

试题详情

8.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我深切地感觉到,如果听任朝鲜沦丧,那么共产党的领袖们就会越发狂妄地向更靠近我们海岸的国家进行侵略。”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

A.为此美国悍然挑起了朝鲜战争

B.这标志着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美国的随后行动导致了朝鲜的分裂

D.这种思想体现出了典型的冷战思维

解析:杜鲁门发表该演说时朝鲜战争已经爆发,并非美国“挑起”,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提出是在1947年,朝鲜战争爆发于1950年,B项错误。朝鲜的分裂是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结果,并非朝鲜战争所致,C项错误。

答案:D

试题详情

7.(2014汕头一模)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

A.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为了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而提出的,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没有关系,时间信息也不正确。

答案:B

试题详情

6.(2013年福建文综,20)“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上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文告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全面抗战开始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解析:由“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可知这一告示发表在全面抗战开始后的第四年,即1941年,这一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A项发生在1931年,B、D两项发生在1937年,所以A、B、D三项在时间上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5.1935年1月郭化若听到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七绝·遵义会后》一诗:“千钧重担一丝悬,有术回天事亦艰。十日长征停遵义,单纯防御责谁肩?”从中不能看出他                             ( )

A.对中国革命艰难险阻的担忧

B.对党能够克服艰难的信任

C.对“左”倾错误的声讨与谴责

D.对中国革命前途感到困惑

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事亦艰”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革命的担忧,A项解读正确;通过“有术回天”可以看出作者对党能够克服艰难的信任,B项解读正确;通过“单纯防御责谁肩”可以看出作者对“左”倾错误的声讨与谴责,C项解读正确;诗句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D项解读不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