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较多,与细胞消耗能量较多有关
B.成熟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与液泡、细胞膜等结构有关
C.核膜上的核孔便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交流大分子物质
D.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但没有核膜和细胞器
56.(12分)(本题(11)─(13)同学班做)
I.(1) _____ ________ , , 。
(2) , 。
(3) _____ ________ , , 。
II.(1)_____ ________ 。 (2) 。
(3) , 。
55.(12分)(本题(5)─(10)同学班做)
(1)_____ ________ , , 。
_____ ________ , , 。
(2)_____ __ , 。 (3) 。
(4)_____ ___ _____ , , 。
54.(9分)
(1)_____ ________ , , 。
(2)_____ ________ 。 (3) 。
(3)_____ ________ 。
(4) , 。 (5) 。
53.(9分)
(1)_____ ________ , , 。
(2)_____ ________ , , 。
(3) , 。 (4) 。
52.(10分):
(1)_____ ________ , , 。
(2)_____ ________ , , 。
(3) , 。
(4) , 。
51.(10分)
(1) , 。
(2) , 。 (3) 。
(4) , 。
(5)_____ ________ , , 。
56.(12分)(本题 (11)─(13) 同学做)
Ⅰ.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1)图中 结构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其________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___ _____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 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的最低是_
_______kJ。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_ ____。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 _等两种。
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________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 __(填“偏高”或“偏低”)。
Ⅱ.某生物兴趣小组参照该图开展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实验,按照下表设计浓度梯度。(单位:mol/L)
组别 |
A |
B |
C |
萘乙酸浓度 |
10-![]() |
10-9 |
10-7 |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萘乙酸浓度,因变量是 。
(2)为了进一步精确地测定最适浓度,应当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3)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常用方法有两类,对于不同浓度的溶液,可分别采用 或 。
清流一中2013-2014学年下期高二理科生物
第三模块考试卷
55.(12分) (本题 (5)─(10) 同学班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中有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CO2减排协议。a图为碳循环示意图,b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有关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据a图可知,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过程 和 的速率相同(填数字序号);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 、增加 (填数字序号);在①和②的过程中碳分别以 和 的形式进行流动。
(2)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有 条,其中螳螂属于 级消费者。
(3)b图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 。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具有 和
。
54.(9分)下图表示某稳定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据图回答:
(1)下图中,有___________条食物链,没有标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2)若该系统中种群c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种群d
含的能量1.3X108kJ,则种群a至少约含______________kJ。
(3)在池塘中,种群1:数量的增长将导致种群a的增长,而种群a数量的增长又会抑制b数量的增加,这说明信息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____的。
(4)养殖户借鉴外地经验,改变了生产方式,在塘基上种桑树, 用蚕沙喂鱼,塘泥肥桑。这么做的优点是能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由于生活污水大量排入,该池塘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c死亡。导致c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环境中缺少________ 和 ______等。
(6)若b被人为捕杀消亡,则短时间内a和e的数量变化分别为________ ____。
(说明: (5)─(10)班同学做第55题, (11)─(13)同学做第56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