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5.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 )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但阻力重重。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4.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相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 ( )
①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理 ② 改善了人民生活条件
③ 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④ 积极推行国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领导人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22.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到38%到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3%到6%。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21.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其意在说明实行高福利政策( )
A.能够刺激社会成员的积极性 B.能够建立和谐的理想社会
C.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根本措施 D.会挫伤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20.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手工工场的发展
19.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著作《根》。书中讲到18世纪60年代,西非少年昆塔在独自外出时,被白人抓走,与其他黑人一起被贩卖到美洲。上述情景反映了( )
A.圈地运动 B.黑奴贸易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8. 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7.从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后果看,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 )
①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②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因此改变
③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④环境污染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