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9000  119008  119014  119018  119024  119026  119030  119036  119038  119044  119050  119054  119056  119060  119066  119068  119074  119078  119080  119084  119086  119090  119092  119094  119095  119096  119098  119099  119100  119102  119104  119108  119110  119114  119116  119120  119126  119128  119134  119138  119140  119144  119150  119156  119158  119164  119168  119170  119176  119180  119186  119194  447090 

 图12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临近地区,最可能是因为当地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据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26.2010年,c处最可能是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试题详情

 表1是某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图11是人口增长模式图。完成23~24题。

23.该国处于图11中的

 A.阶段I     

 B.阶段II     

 C.阶段III      

 D.阶段IV

24.该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老龄化     

 B.劳动力严重不足     

 C.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大    

 D.人口总量大

试题详情

 图10示意我国某自然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完成21~22题。

 

 

 

 

 

 

 

 

 

21.该区域

 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C.景观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22.关于该区域各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试题详情

 读图9,完成19~20题。

19.图中甲、乙、丙、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甲、丁、乙、丙     

 C.丁、丙、甲、乙      

 D.丙、丁、甲、乙

20.下列关于此地开发的叙述,合理的是

 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 

 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  

 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  

 D.可以修建水库堤坝

 

试题详情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储存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储存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之需。完成17~18题。

17.直接影响雨水的拦蓄和利用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18.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的矛盾是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不同地区间水资源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用水不均

试题详情

 读图8,长江中游某地连续六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完成15~16题。

15.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16.有关该地区这几日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湿度不断增大  

 C.7日洪水水位最高 

 D.7、8日大气的保温作用最强

 

试题详情

 图7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完成12~14题。

12.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

 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

 

 

13.图中五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②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

  ③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 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下列地点与图中序号对应可能性最大的是

 A.惠灵顿—②   B.温哥华—⑤   C.威尼斯—①    D.东京—③

试题详情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实验(如图5)。完成10~11题。

10.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水循环  

 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1.图6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

  图5中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试题详情

 读图4“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8~9题。 

8.图中各点所代表的地理含义,表示正确的是

 A.F——北半球秋分  

 B.N——北半球夏至  

 C.O——北半球春分  

 D.L——北半球冬至

9.在地球的公转过程中,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当地球公转至M点时,塔里木河进入枯水期  

 B.当地球公转至F点时,正值华北地区风沙严重的季节  

 C.当地球公转至N或E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D.地球自O点公转至L点的过程中,我国各地昼渐长

试题详情

7.假如P地的昼长为T小时(T不等于12),则P的对跖点Q(与P点分别处于地球直

  径的两端)的日出时刻为

 A.T时     B.T/2时      C.(12-T/2)时    D.(12+T/2)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