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19157  119165  119171  119175  119181  119183  119187  119193  119195  119201  119207  119211  119213  119217  119223  119225  119231  119235  119237  119241  119243  119247  119249  119251  119252  119253  119255  119256  119257  119259  119261  119265  119267  119271  119273  119277  119283  119285  119291  119295  119297  119301  119307  119313  119315  119321  119325  119327  119333  119337  119343  119351  447090 

15.“蔷薇”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试题详情

14.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2分)

试题详情

13.结合上下文,理解划线句子的含义。( 2 分)

   ①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

   ②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试题详情

12.第⑥段中“记忆”和“稀奇”分别指什么?(2分)

  “记忆”指                               

  “稀奇”指                               

试题详情

11.第⑨段的记叙顺序是                 。(1分)

试题详情

19.[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

[试题]蔷薇几度花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爬着。我把它当做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青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 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的人买的是记忆,有的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待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是五十多年。他是天生的残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手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因喜欢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

   11“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

   12“以前我在别处卖的。”

   13“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14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证,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了。又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吧。

试题详情

10.示例1:我同意观点一,我觉得这是一种充实愉悦的人生态度。①“养花种草,出门旅游”为一朵花停留,为一片水感动,灵魂安宁,岁月不惊,何其美好!②更让人感叹的是“义工”生活,心怀仁爱,常存他人,何其难得!所以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示例2:我同意观点二,①“追求事业成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追求、有担当,这是社会的正能量,这是时代的主旋律。②在追求的过程中为挫折失败而难过,为胜利荣誉而喜悦,这是人之常情,并且这些也是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动力,有何不可?

示例3:我反对观点三。①事业和成就可以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应该是主旋律,当人们为了得失名利“玩命去争”,甚至伤害家庭幸福和自身健康,那么也就失却了生命本真的意义。②“她”的生活并不是“非常态”的选择,以下可同“示例一”。

示例4:我反对观点四。①前者是“虚无主义”,如果人人都把事业成就看成浮云,那么社会正气何在?积极进取何在?②后者是“享乐主义”,如果人人都抱着“娱乐至死”享受生活的态度,那么社会进步何在?人类发展何来?

示例5:我们需要脚踏实地的事业追求,也需要清风明月的灵魂生活。所以我认为人应该既有所追求,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又应该于芜杂与烦躁中保有简单和明净,释放自己的心灵,体验生命的愉悦和美丽。

示例6:我认为事业成就要追求,但得失名利要不得,我们要以出世的态度去做入世的事情。古人说“功成拂衣去”何等洒脱!人生无事业不立,境界去功名更高。

示例7:生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文中的“她”认为曾经错了,今日对了,这是“她”的选择;你也可以认为“她”过去不错,今天错了。多元的生活才构成世界的精彩。我想要的生活就是我选适合我的生活。

 

 

 

试题详情

9.她战胜了自己,创造了奇迹。①她在“身患绝症”“天崩地塌”之时,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②她看淡了自己曾经争过的“得失名利”。③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更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天。④她常常去做义工,关爱他人,在帮助别人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试题详情

8.蓝,既指“湖蓝”“天蓝”,又指“蓝蓝”。情景交融,写我们为纳木错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美景所陶醉,也为蓝蓝与疾病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试题详情

7.示例1:留好。因为这几句话既能够体现“她”美丽、健康的外在形象,又刻画了她爱笑乐观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她的喜爱之情。

示例2:删好。①“红唇鲜艳”“灿若木棉花”,这是“她”的外在形象,并非作者要着力表现的内在品性;②“她笑着说”“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固然表现了“她”爱笑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文章多处涉及,一再写有罗嗦之感;③夸张失常。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