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
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
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
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
4.劣质的玻璃中往往含有空气泡,这些空气泡看上去比较亮,对这一现象有以下不同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空气泡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而较亮
B.空气泡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而较亮
C.从空气泡到达玻璃的界面处的光一部分发生全反射,因而较亮
D.从玻璃到达空气泡的界面处的光一部分发生全反射,因而较亮
3.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光是纵波
B.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
C.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
D.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2.下图为红光或紫光通过双缝或单缝所呈现的图样,则( )
A.甲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B.乙为紫光的干涉图样
C.丙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D.丁为红光的干涉图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光现象的应用技术中,正确的说法是( )
A.无影灯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B.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C.分光镜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
11.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质量为M=1 kg的小车,小车的上表面有一个质量为m=0.9 kg的滑块,在滑块与小车的挡板间用轻弹簧相连接,滑块与小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整个系统一起以v1=10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长度恰好为原长.现用一质量为m0=0.1 kg的子弹,以v0=50 m/s的速度向左射入滑块且不穿出,所用时间极短,当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弹簧被锁定,测得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d=0.50 m,取g=10 m/s2.求:
(1)子弹射入滑块后的瞬间,子弹与滑块共同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小车的速度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
解析:(1)设子弹射入滑块后两者的共同速度大小为v2,向右为正方向,对子弹与滑块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m0v0=(m+m0)v2
解得v2=4 m/s,方向水平向右
(2)设子弹、滑块与小车三者的共同速度为v3,当三者达到共同速度时弹簧压缩量最大,弹性势能最大.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1+(m+m0)v2=(M+m+m0)v3
得v3=7 m/s,方向水平向右
设最大弹性势能为Epmax,对三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得
Mv+(m+m0)v=Epmax+(M+m+m0)v+μ(m+m0)gd
解得Epmax=8 J
答案:(1)4 m/s,方向水平向右 (2)7 m/s,方向水平向右 8 J
10.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距地面高h=0.80 m,桌面上放置两个小物块A、B,物块B置于桌面右边缘,物块A与物块B相距s=2.0 m,两物块质量mA、mB均为0.10 kg.现使物块A以速度v0=5.0 m/s向物块B运动,并与物块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物块B水平飞出,落到水平地面的位置与桌面右边缘的水平距离x=0.80 m.已知物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物块A和B均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求:
(1)两物块碰撞前瞬间物块A速度的大小;
(2)两物块碰撞后物块B水平飞出的速度大小;
(3)两物块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解析:(1)设物块A与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v,由动能定理
-μmAgs=mAv2-mAv
解得v=3.0 m/s.
(2)物块B离开桌面后做平抛运动,设其运动时间为t,离开水平桌面时的速度为vB,则
h=gt2,x=vBt
解得vB=2.0 m/s.
(3)物块A与物块B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设物块A碰撞后的速度为vA,则
mAv=mAvA+mBvB
解得vA=1.0 m/s
碰撞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ΔE=mAv2-(mAv+mBv)
解得ΔE=0.20 J.
答案:(1)3.0 m/s (2)2.0 m/s (3)0.20 J
9. [2014·甘肃白银]某校一学习小组为了研究路面状况与物体滑行距离之间的关系,做了模拟实验.他们用底部贴有轮胎材料的小物块A、B在冰面上做实验,A的质量是B的4倍.使B静止,A在距B为L处,以一定的速度滑向B.实验结果如下:在第一次做实验时,A恰好未撞到B;在第二次做实验时,A以原来两倍的速度、相距L滑向B,A撞到B后又共同滑行了一段距离.
(1)A碰撞B前后的速度之比;
(2)A与B碰撞后,A、B共同滑行的距离多大?
解析:(1)第二次实验,A、B碰撞过程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AvA=(mA+mB)v
解得,==.
(2)第一次实验,对A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μmAgL=0-mAv
第二次实验,对A、B碰撞前A的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μmAgL=mAv-mA(2v0)2
第二次实验,对碰撞后A、B的运动,由动能定理得,
-μ(mA+mB)gL′=0-(mA+mB)v2
解得,vA=v0,L′=L.
答案:(1)5∶4 (2)L
8.动量相等的甲、乙两车,刹车后沿两条水平路面滑行.若两车质量之比为=,路面对两车的阻力相同,则两车的滑行时间之比为( )
A.1∶1 B.1∶2
C.2∶1 D.1∶4
解析:两车滑行时水平方向仅受阻力f作用,在这个力作用下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当规定以车行驶方向为正方向后,由动量定理表述形式F=得-F=,所以两车滑行时间t=或t=,当p、f相同时,滑行时间t相同.选项A正确.
答案:A
7. [2014·山西太原]如图所示,一块足够长的木板C质量为2m,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上自左向右放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炭块(在木板上滑行时能留下痕迹),两炭块质量均为m,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开始时木板静止不动,A、B两炭块的初速度分别为v0、2v0,方向如图所示,A、B两炭块相距足够远.求:
(1)木板的最终速度;
(2)A、B两炭块在木板上所留痕迹的长度之和.
解析:(1)对A、B、C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2mv0=4mv
解得,v=v0.
(2)全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得
μmgx=mv+m(2v0)2-4mv2
解得,x=.
答案:(1) (2)
题组二 提能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