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衡水一中模拟](多选)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在这两次拉伸中( )
A.只要求将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
B.要求将橡皮条沿相同的方向拉到相同的长度
C.将弹簧秤拉到相同的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
解析:本实验要研究合力和分力的关系,把第一次两个弹簧秤的拉力F1和F2看作第二次一个弹簧秤的拉力F的分力.而根据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可知,只有当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和F单独作用的效果相同时,才构成分力和合力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用橡皮条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化来反映作用效果,这个变化包括橡皮条的伸长方向和伸长量两项,用伸长方向反映橡皮条所受合力的方向,用伸长量反映橡皮条所受合力的大小,仅用伸长量不能完整地反映力的作用效果.因此B选项正确,而A、C选项错误.如果两次拉动使细绳和橡皮条的结点位于同一位置,橡皮条两次的伸长方向和伸长量一定相同,因此D选项正确.
答案:BD
5. [2013·苏北模拟]如果下图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48.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做________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v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
F/N |
(v-v)/(m2·s-2) |
a/(m·s-2) |
1 |
0.60 |
0.77 |
0.80 |
2 |
1.04 |
1.61 |
1.68 |
3 |
1.42 |
2.34 |
|
4 |
2.62 |
4.65 |
4.84 |
5 |
3.00 |
5.49 |
5.72 |
(3)由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的坐标纸上作出a-F关系图线.
(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平衡摩擦力时,应让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运动学知识可知:v-v=2aL
所以a=
由此式可求出第三次测量时小车的加速度为
a3= m/s2=2.44 m/s2.
(3)由表中数据作出a-F图线如图所示.
(4)由实验中a-F图线不过原点可以得出,实验时没有完全平衡小车的摩擦力.
答案:(1)匀速直线 (2) 2.44 (3)见解析图 (4)没有完全平衡掉摩擦力
4. [2013·苏州模拟]在“用DIS研究小车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实验中,甲、乙两组分别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重物通过细线跨过滑轮拉相同质量的小车,位移传感器B随小车一起沿水平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A固定在轨道一端.甲组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乙组直接用力传感器(质量不计)测得拉力F,改变重物的重力重复实验多次,记录多组数据,并画出a-F图象.
(1)位移传感器B属于__________(填“发射器”或“接收器”).
(2)甲组实验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的条件是________.
(3)图丙中符合甲组同学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________;符合乙组同学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________.
解析:(1)位移传感器B属于发射器.(2)在该实验中,若设小车与位移传感器B的质量为M,重物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小车、位移传感器B和重物整体有mg=(M+m)a,对小车与位移传感器B有F=Ma,联立解得F=mg,可见,只有当m≪M,即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与位移传感器B的质量时,才有F≈mg.(3)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乙组中传感器所测得的拉力即为小车所受合外力,故此时的a-F图象应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符合乙组同学作出的实验图象的是①.由第(2)问所得的结果F=mg可知,小车所受实际拉力大小F<mg,也就是说,在小车具有相同加速度时,甲组实验的“合外力”大于乙组实验的“合外力”,故图丙中符合甲组同学做出的实验图象的是②.
答案:(1)发射器 (2)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与位移传感器B的质量 (3)② ①
3. [2013·宜春期末]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所示的气垫导轨实验装置来探究合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1)做实验时,将滑块从图所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可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Δt1、Δt2;用刻度尺测得两个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x,用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宽度d.则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表达式v1=________;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以上表达式均用已知字母表示).
(2)为了保持滑块所受的合力不变,可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高度h(见上图).关于“改变滑块质量M和气垫导轨右端的高度h”的正确操作方法有________.
A.M增大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增大
B.M增大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
C.M减小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
D.M减小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减小
解析:(1)由速度的定义式可得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表达式v1=;经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表达式v2=;由2ax=v-v,解得滑块加速度的表达式a=.
(2)滑块沿斜面向下运动所受合外力为Mgsinθ=Mgh/L,为了保持滑块所受的合力不变,M增大时,h减小,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或M减小时,h增大,以保持二者乘积不变,选项B、C正确.
答案:(1) (2)BC
2. [2013·课标全国卷Ⅰ]图(a)为测量物块与水平桌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量物块和遮光片的总质量M、重物的质量m;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用米尺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s;
②调整轻滑轮,使细线水平;
③让物块从光电门A的左侧由静止释放,用数字毫秒计分别测出遮光片经过光电门A和光电门B所用的时间ΔtA和ΔtB,求出加速度a;
④多次重复步骤③,求a的平均值;
⑤根据上述实验数据求出动摩擦因数μ.
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d时,某次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为1 mm)的示数如图(b)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cm.
(2)物块的加速度a可用d、s、ΔtA和ΔtB表示为a=________.
(3)动摩擦因数μ可用M、m、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为μ=________.
(4)如果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由此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
解析:(1)游标卡尺的读数为9 mm+12×0.05 mm=9.60 mm=0.960 cm.
(2)由v-v=2as,vA=,vB=联立得a=.
(3)设细线的张力为T,对M有T-μMg=M
对m有mg-T=m
联立两式得μ=.
(4)细线没有调整到水平,造成张力T不水平,若此时以T水平来分析计算,会造成测量值总是偏大或偏小,这种由于实验操作造成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答案:(1)0.960 (2)[()2-()2]
(3) (4)系统误差
1. [2012·大纲全国卷]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 Hz的交流电源,打点的时间间隔用Δt表示.在小车质量未知的情况下,某同学设计了一种方法用来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1)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列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m关系图线.若加速度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成反比,则与m应成________关系(填“线性”或“非线性”).
(2)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纸带上三个相邻计数点的间距为s1、s2和s3.a可用s1、s3和Δt表示为a=________.图乙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1、s3的情况,由图可读出s1=________mm,s3=________mm,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________m/s2.
③图丙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________,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
解析:(1)①平衡小车的阻力时小吊盘中不放物块,使小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等间距的点.
⑥设小车的质量为M,所加砝码的质量为m,小吊盘及放入物块的总质量为m0,则小车及砝码受到的拉力F≈m0g.对小车及砝码,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0g=(M+m)a,解得=+m,因此与m成线性关系.
(2)①对小车及砝码应有:F=(M+m)a,对小吊盘和盘中物块有:m0g-F=m0a,整理得F=·m0g,只有当(M+m)≫m0时,上式可近似为F≈m0g.
②由sm-sn=(m-n)aT2,得s3-s1=2aT2,其中T=5Δt,故其加速度a==
s1=3.67 cm-1.25 cm=24.2 mm
s3=12.00 cm-7.27 cm=47.3 mm
综上所述得a≈1.16 m/s2.
③由(1)中=+m,知=k,=b
解得m0g=,M=bm0g=.
答案:(1)①等间距 ⑥线性 (2)①远小于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填“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也可以) ② 24.2(23.9~24.5之间) 47.3(47.0~47.6之间) 1.16(1.13~1.19之间) ③
17.(15分)如图所示,AB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粗糙倾斜轨道,BC为光滑水平轨道,CD为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圆弧轨道,且AB与BC通过一小段光滑弧形轨道相连,BC与弧CD相切。已知AB长为L=10m,倾角θ=37°,BC长s=4m,CD弧的半径为R=2m,O为其圆心,∠COD=143°。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E=1×103N/C。一质量为m=0.4kg、电荷量为q= +3×10 -3C的物体从A点以初速度vA=15m/s沿AB轨道开始运动。若物体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sin37°=0.6,cos37°=0.8,g=10m/s2,物体运动过程中电荷量不变。求:
(1)物体在AB轨道上运动时,重力和电场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2)物体到达B点的速度;
(3)通过计算说明物体能否到达D点。
扬州市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16.(15分)如图所示,为使带负电的点电荷q在一匀强电场中沿直线匀速地由A点运动到B点,必须对该电荷施加一个恒力F=1.2×10-4N,如图所示。若AB=20cm,37°,q=-3×10-7C,A点的电势V, (不计负电荷的重力,sin37°=0.6,cos37°=0.8)。求:
(1)B点的电势;
(2)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电场线,用虚线画出通过A、B两点的等势面,并标明它们的电势;
(3)点电荷q在由A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的变化量是多少?
四、计算论述题:本题共3小题,共44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14分)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质量m=1kg的小木块,若用木棒击打木块使木块获得水平方向的初速度v0,木块沿桌面滑出左端边沿,落在水平地面上的D点。已知木块的初速度v0=20m/s,桌面距地面的高度H=3.2m,木块落地的位置距桌面左端边沿的水平距离x=4.8m,忽略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木块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
(2)木块离开桌面时的动能;
(3)木块在桌面上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14.(1)利用重锤的自由下落和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哪些实验仪器是必需的? (填写仪器前的字母代号).
A.天平 B.4~6V的低压直流电源
C.4~6V的低压交流电源 D.停表 E.刻度尺
(2)在该实验中,选定了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所示,纸带的 端(选填“左”或“右”)与重物相连;重物由“0”点运动到“4”点,重力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为 ,动能增量的表达式为 (重锤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实验结果发现动能增量总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主要的原因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