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0188  120196  120202  120206  120212  120214  120218  120224  120226  120232  120238  120242  120244  120248  120254  120256  120262  120266  120268  120272  120274  120278  120280  120282  120283  120284  120286  120287  120288  120290  120292  120296  120298  120302  120304  120308  120314  120316  120322  120326  120328  120332  120338  120344  120346  120352  120356  120358  120364  120368  120374  120382  447090 

25.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羧酸酯酶(CarE)制剂的流程如图14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①需使用逆转录酶

B. 过程②需使用解旋酶和PCR获取目的基因

C. 过程③使用的感受态细胞可用NaCl溶液制备

D. 过程④可利用DNA分子杂交鉴定目的基因是否已导入受体细胞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4. 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BD

 

试题详情

6. 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幼虫密度是周期性波动

B.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 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试题详情

5.油菜种子成熟过程中部分有机物的变化如图2所示,将不同成熟阶段的种子匀浆后检测,结果正确的是

选项
取样时间
检测试剂
检测结果
A
第10天
菲林试剂
不显色
B
第20天
双缩脲试剂
不显色
C
第30天
苏丹III试剂
橘黄色
D
第40天
碘液
蓝色

 

 

 

试题详情

4.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B. 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C. 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 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试题详情

3.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图1),花矩顶段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 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 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试题详情

2. 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 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

② 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 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

④ 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分的是

   A. 液泡       B. 核糖体      C. 高尔基体      D.溶酶体

试题详情

9.(14分)棉花幼铃(幼果)获得光合产物不足会导致其脱落。为研究某种外源激素对棉花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某课题组选择生长整齐的健壮植株,按题9图1步骤进行实验,激素处理方式和实验结果如题9图2所示(上述处理不影响叶片光合与呼吸强度)。

(1)该放射性物质中被标记的元素是     。光合作用过程中,含标记元素的化合物被光反应提供的      还原成糖类。在适宜温度下测得叶片光饱和点,若其他条件不变,进一步提高温度,则该叶片光饱和点的变化是       

(2)由实验结果推断,幼铃脱落显著减少的是        组。B组幼铃放射性强度百分比最低,说明B组叶片的光合产物       。为优化实验设计,增设了D组(激素处理叶片),各组幼铃的放射性强度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是         。由此可知,正确使用该激素可改善光合产物调配,减少棉铃脱落。

(3)若该激素不能促进插条生根,却可促进种子萌发和植株增高,其最可能是      。

[答案](1)碳  NADPH([H]) 降低  (2)C  输出减少 C>A>B>D (3)赤霉素

 

 

试题详情

8.(20分)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小鼠;杂交方法:       。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       。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这种突变      (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纯合肥胖小鼠和纯合正常   正反交   ②抗原抗体杂交(分子检测)  CTCTGA(TGA)  不能  ③受体  (2)5/16   aaBb、Aabb、aabb    (3)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