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0201  120209  120215  120219  120225  120227  120231  120237  120239  120245  120251  120255  120257  120261  120267  120269  120275  120279  120281  120285  120287  120291  120293  120295  120296  120297  120299  120300  120301  120303  120305  120309  120311  120315  120317  120321  120327  120329  120335  120339  120341  120345  120351  120357  120359  120365  120369  120371  120377  120381  120387  120395  447090 

9.解析:能量金字塔中Ⅰ表示生产者,Ⅱ、Ⅲ和Ⅳ表示消费者,分别代表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因素,A项错误。图示的食物网可能有多条食物链,B项错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故E1表示主要通过光合作用摄入的能量,C项正确。能量在食物链中只能单向传递,D项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8.解析:当蝗虫大量死亡时,蜥蜴和蛇会大量减少,小鸟和兔的数量因鹰的大量捕食而减少,蚯蚓的数量会增多。

答案:B

试题详情

7.解析:缩短光照时间使菊花提前开放,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

答案:C

试题详情

6.解析:生态系统的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物质循环的关键是分解者分解有机物成无机物。生物与非生物、生物之间通过信息传递相互沟通,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故A、B、D正确。食物链越长,能量损耗越多,最高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但人类可以处于食物链中较低营养级,故C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5.解析: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④)较少,其④/③一般低于变温动物。哺乳动物与其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③/(①+未获取量)。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③/②大小无法比较。③/②值越高,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饲养动物的同化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

答案:C

试题详情

4.解析:有些细菌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某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异养型生物,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中的捕食或寄生类型,不包括腐生类型,而分解者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

答案:A

试题详情

3.解析: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A、D错误;消费者是异养生物,B错误。

答案:C

试题详情

2.解析:考查生产者和分解者中的典型代表生物,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原核生物中多数为分解者,也有少数属于生产者,如蓝藻、硝化细菌等。

答案:A

试题详情

1.解析: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A项错误;叶状虫为第二营养级,B项错误;处于最高营养级的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少,C项错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D项正确。

答案:D

试题详情

19.(2013·湖南十二校二次联考)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

(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    ,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         的特点。

(2)上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乙是     ,过程⑤表示   

        作用,若过程③和④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越高。

(3)设过程③④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     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4)请再列举两项影响人类发展的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任意两项即可) 。

 

 

 

 

必修三  第五章练习答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