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反抗外来侵略 B.发展资本主义
C.救亡图存 D.反对专制统治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的思想没有提到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排除B、D两项。对比A、C两项,C项更能体现中国近代思想演进过程的共同主题。
答案:C
9.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先生(1887~1939)曾经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的观点。该观点产生的原因是 ( )
A.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影响
B.白话文运动的兴起
C.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倾向
D.文学革命的推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新文化运动有盲目否定传统文化的偏激倾向,题目中钱玄同废除汉文的主张即是例证;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白话文运动和文学革命都不可能直接否定汉文的实用价值,故正确选项为C项。
答案:C
8.(2014青岛模拟)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说:“德国大哲学家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孙中山 D.毛泽东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15年”及其对“忠孝节义”所代表的传统道德的批判,可判断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故答案为A。
答案:A
7.(2014济宁一模)“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政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在近代中国最早认识到这种现状的是 (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马克思主义者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所反映的相关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的能力。材料中观点强调此前的政治运动都没有发动群众,所以失败,因此救国的关键在于唤醒国人的灵魂,进行思想革命,发动新文化运动。
答案:C
6.(2014厦门一模)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 D.文化复兴
解析:根据题干“兵法攻心,语曰革心”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可得出孙中山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价值,在于思想解放,故选A项。
答案:A
5.(2014武汉模拟)陈独秀认为:“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这表明陈独秀( )
A.主张推翻封建专制政体
B.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主张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解析:“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取西洋的新法子”说明陈独秀推崇西方民主与科学思想,“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说明陈独秀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D有误。A、C不能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答案:B
4.(2014黄冈一模)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
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
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D.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中的反映。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因此出现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而19世纪末的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因此也没有使思想得到深刻的解放。B、C、D三项都是其原因,但都不是主要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故A项是主要原因。
答案:A
3.(2014东莞调研)“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借孔子权威宣传维新思想。材料中的“反叛精神”就是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近代民主政治,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