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0267  120275  120281  120285  120291  120293  120297  120303  120305  120311  120317  120321  120323  120327  120333  120335  120341  120345  120347  120351  120353  120357  120359  120361  120362  120363  120365  120366  120367  120369  120371  120375  120377  120381  120383  120387  120393  120395  120401  120405  120407  120411  120417  120423  120425  120431  120435  120437  120443  120447  120453  120461  447090 

4.(2014邯郸四校联考)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连续性                        D.脆弱性

解析:材料认为百姓十分辛苦,还要遭受自然灾害、政府横征暴敛,很容易导致小农破产而被迫卖田卖宅甚至卖儿女,反映了在小农经济下百姓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的脆弱性。

答案:D

试题详情

3.(2014滨州一模)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
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故A、B、C三项都不全面。综合表格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可以判断其作用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答案:D

试题详情

2.(2014广东六校联考)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治田、宅、桑、衣帛,可以判断为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状态,C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无相关信息;B项与材料信息相矛盾,D项表述错误,排除A、B、D三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下列史料不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

A.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

B.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C.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D.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助地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A项与我们现代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点是一致的;B、D两项从不违农时和精耕细作等方面反映了古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C项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思想,符合题意。

答案:C

试题详情

10.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

A.国际环境有利                  B.民族独立实现

C.社会性质改变                  D.政府大力支持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原因。第一次发展高潮出现于一战期间,第二次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B、C两项可排除;A项仅是第一次高潮出现的原因,第二次发展高潮时适逢1929年经济大危机,故排除A;D项是两阶段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

答案:D

试题详情

9.(2014广州模拟)下面的材料选自民国二十二年第二期《申报月刊》。这里阐述的“统制经济”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影响较大,其客观因素是     ( )


政府至少应该从事以下的工作:
一、统制国内的农产品,使全国的衣食二项,可以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
二、统制国外贸易,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
三、统制货币及金融,使国内物价安定,民生康乐。

A.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

B.国内通货急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C.国民政府统一货币、关税自主政策的推出

D.主要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解析:“民国二十二年”是1933年,正是世界性经济危机肆虐之时,据这一时间以及题干材料“统制经济”思想中“自给自足,不必依靠外洋”“减少不利的输入,增加有利的输出”等内容,说明中国当时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故选A项;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不是“客观因素”;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A

试题详情

8.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       ( )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解析:根据题干“1895年”分析,此时处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掀起“实业救国”的浪潮,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了材料中的情况。

答案:D

试题详情

7.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关知识。1872~1911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初期,这一时期,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业、面粉业等,其发展速度领先于重工业。从表格信息看,矿冶业数量为72家,纺织业工厂的数量肯定远远超过这个数量,故选D。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