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0269  120277  120283  120287  120293  120295  120299  120305  120307  120313  120319  120323  120325  120329  120335  120337  120343  120347  120349  120353  120355  120359  120361  120363  120364  120365  120367  120368  120369  120371  120373  120377  120379  120383  120385  120389  120395  120397  120403  120407  120409  120413  120419  120425  120427  120433  120437  120439  120445  120449  120455  120463  447090 

10.清朝曾规定:第一,严禁火药、铁器外销。第二,夷商到岸必须起卸武器。第三,不准夷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字。这些规定不能反映清政府                                                         ( )

A.限制对外贸易                      B.对西方持防范态度

C.禁止对外贸易                     D.以天朝上国自居

解析:清政府的对外政策是在贸易方面实行严格限制的措施,但没有实行“禁止对外贸易”。所以选C项。

答案:C

试题详情

9.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解析:18世纪中后期中国“选择了陆地”是对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形象描述。

答案:C

试题详情

8.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材料将中国古代商业比喻成带枷锁的舞者,暗指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业,限制商业发展。故选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7.(2014三明质检)“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这不仅缓和了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而且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商品专卖制度                         B.重利轻义观念

C.土地私有制度                         D.工商皆本思想

解析:在土地私有制度下,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商人和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货币权获得土地权。使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三位一体中相互转换。

答案:C

试题详情

6.(2014广州一模)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                                         ( )

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B.抑制土地兼并

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                   D.百姓赋税过重

解析:据材料信息唐政府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及对“老男、残疾”和“寡妻妾” 授口分田,体现出政府对老弱百姓的关注,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试题详情

5.(2014衡阳检测)西汉时期,业主开垦荒地而获得土地,并无买卖交易发生,但业主也要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土地是由“东王公”“西王母”“山公”“土公”等杜撰的神话人物手中买来。上述现象表明西汉时期

( )

A.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B.鼓励土地买卖

C.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

D.禁止开垦荒地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材料信息“模仿土地买卖文契,刻石立碑”说明人们注重以地契界定土地所有权。

答案:C

试题详情

4.(2014成都检测)清末以来中国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副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 )

A.崇尚“富而好礼”              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

C.鄙视“货殖功利”              D.重农抑商观念被废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文化的价值取向。解题时应抓住本题的关键信息“富”“贤”,这说明当时社会崇尚“富而好礼”,故答案为A。

答案:A

试题详情

3.(2014陕西三模)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时间
(时代)
弘治
(1488~1505年)
嘉靖
(1522~1566年)
万历
(1573~1620年)
吴江县
3市4镇
7市4镇
10市7镇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解析:材料反映了吴江县市镇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工商业市镇发展,尤以江南为盛。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