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艾周昌的《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写道:“非洲到处在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落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当时这些人离开家园是因为( )
A.非洲国家普遍落后:出外打工 B.欧洲殖民者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
C.印第安人死亡,美洲劳动力不足 D.工业革命需要更多的自由劳动力
10、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 )
A.美洲 B.非洲 C.亚洲 D.大洋洲
8、“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中这则史料反映出当时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 A.重文轻武 B.重本轻末 C.避战自保 D.闭关锁国政策 9、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①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③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④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流域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
A.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 明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基本情况
C. 明代徽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情况
D. 明朝地方政府对社会风俗变化所持态度
6、《四书训义》中写道:“来百工则通功易事,农末相资,故财用足”。这种观点( )
A.肯定了工商业者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 B.指出了大贾富民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C.论证了商人在合理范围内谋利的合法性 D.强调了手工业者进行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5、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 ,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
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
4、某书描绘一座古都:“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100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割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而感到震惊。宴会上常可看到外国女子组成的乐队,坐在骆驼背负的平台上表演,演奏着类似吉他的琵琶。”这最可能是( )
A.东汉的洛阳 B.唐朝的长安 C.北宋的汴京 D.清朝的北京
3、“千年田土八百翁”的现象反映了( )
A.中央集权削弱 B.商品经济发达
C.诸侯割据称雄 D.土地所有权经常变化
2、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可见,“庭院经济”( )
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 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
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 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1、“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
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
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
A.井田制的瓦解 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