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罗马法无法有效地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的表述中并未看出罗马帝国的不稳定,故A错误;罗马法在调解贵族与平民矛盾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故C、D表述过于绝对,不正确。
答案:B
11.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及法律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B.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C.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
D.注重调解罗马帝国境内的经济和民事纠纷
解析:题干中的国际法给出了概念“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这说明它有普适性。C、D只涉及罗马帝国,所以排除。A包含在B里。
答案:B
10.“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基本精神,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罗马法严格规定“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样保护了被告和原告的合法利益,体现了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的精神。
答案:D
9.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而人民并不是所有的人以某种相聚方式达成的集合,而是聚在一起的众多的人为其共同的利益,在法律方面达成一致的联合。”与之相符的论断是( )
A.主权在民,保障人民共同利益
B.召开公民大会,保障所有人的权益
C.制定法律,维护所有人的利益
D.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元首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理论基础,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国家是人民的事务”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聚在一起的众多的人为其共同的利益,在法律方面达成一致的联合”体现了法律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原则。
答案:A
8.“烧毁房屋或堆放在房屋附近的谷物堆的,如属故意,则捆绑而鞭打之,然后将其烧死;如为过失,则责令赔偿损失,如无力赔偿,则从轻处罚。”《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集中体现了罗马法( )
A.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
B.宽容忍让,代表弱势群体
C.叙述详细,内容庞杂繁琐
D.司法不公,保护强者、富人
解析: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就房屋或谷物堆被烧一事,罗马法就考虑到了两种情况,并作出了不同的处理规定,这说明罗马法考虑周全,甄别案件性质的特点。
答案:A
7.“梭伦掌权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让‘人民’获得自由,此外他制定了被称为‘减负令’的法律,这些举措都对民主社会‘人民’的产生和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而他‘唯财是举’,即以财产评估结果划分等级和抽签选官,虽然只是实现了财权政治,但对世袭的贵族政体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为‘人民’地位的上升搭好了阶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民”实际上仅指“公民”
B.“唯财是举”打击了贵族政体
C.改革正式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
D.改革提高了公民的社会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项说法正确;B、D项符合材料信息;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C项说法错误。
答案:C
6.公元前399年,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苏格拉底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这最能说明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滥用
B.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示结果公正
C.该案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D.该案违背了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A项说法较之B项更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该案不能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也没有违背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案:A
5.古代雅典就大会发言作出这样的规定:“任何人在五百人会议或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时,必须针对当时讨论的议题,不可同时讨论两个独立的议题。同一场会议中也不得就相同的问题两次发言。不可谩骂或打断他人发言,且不可攻击主持会议的官员。”这一规定( )
A.在梭伦执政期向率先实行
B.铲除了世袭贵族的特权
C.体现了直接民主过于泛滥
D.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公民大会,意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看,雅典就大会发言所做的规定非常详细、具体,这些规定保证了会议的高效有序。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