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0309  120317  120323  120327  120333  120335  120339  120345  120347  120353  120359  120363  120365  120369  120375  120377  120383  120387  120389  120393  120395  120399  120401  120403  120404  120405  120407  120408  120409  120411  120413  120417  120419  120423  120425  120429  120435  120437  120443  120447  120449  120453  120459  120465  120467  120473  120477  120479  120485  120489  120495  120503  447090 

6.1926年,斯大林在《关于苏联经济状况和党的政策》报告中说:现在我们已进入新经济政策的第二个时期。……如果不及时供给农业机器、拖拉机和工业品等,农业本身就不能有进展。因此,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要依靠而且已经依靠工业的直接扩展了。此番讲话意在( )

A.继续执行列宁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的机械化

C.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信息“依靠工业”等主要信息,可知材料说明苏联经济政策要转向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C

试题详情

5.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政府政策的失误

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影响

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解析:1929年7月~1930年7月,牛、马、猪、羊减少的原因是政府的农业集体化政策牺牲农业、农民太多引起的结果,故选B。A项时间不符,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1936年才确立,排除;D项与题干无直接关系,排除。

答案:B

试题详情

4.列宁提出,俄共将力求尽量迅速地实行最激进的措施,来准备消灭货币。这一观点的提出最有可能是在( )

A.1918~1921年  B.1921~1925年

C.1921~1927年  D.1925~1936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消灭货币”意味着取消自由贸易,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其实施的时间是1918~1921年。

答案:A

试题详情

3.“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这段话体现了对农业和农民问题的重视,提出要改善农民生活状况,苏俄新经济政策含有这方面的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对农民的剥夺;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均可排除。

答案:B

试题详情

2.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到新经济政策,其根本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遭到农民的坚决反对

B.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

C.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D.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发生转变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反映出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反映了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政策的调整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从苏俄当时社会生产力实际出发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这则材料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

B.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认识

C.否定了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

解析: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共产主义实验室”“社会主义的化合物”等,可以判断为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材料并没有否定其政策,也未提及学习十月革命的问题,只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客观描述,排除C、D,选A。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实施的,排除B。

答案:A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