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中间势力代表施复亮撰文指出,“目前的政局:国民党既不能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共产党也不能用武力推翻国民党,而国际形势也不许有一个完全右倾的国民党政权或完全‘左’倾的共产党政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力量基本均衡
B.国共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
C.抗日战争改变了国共力量的对比
D.国共力量的变化影响着中国发展的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国民党既不能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共产党也不能用武力推翻国民党”可知A符合题意。
答案:A
5.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全民族抗战开始 B.敌后战场开辟
C.重庆谈判的开展 D.达成政协协议
解析:由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可以看出是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开始的阶段。
答案:A
4.“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大战役……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击毙俘虏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 )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
C.国共合作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材料可分析出,在1938~1940年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材料并未提及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故排除A、C、D,B正确。
答案:B
3.《支那事变战迹の刊》一书由日本陆军新闻班监修,记录了“七七事变”后一年期间,日军侵略中国的全过程。能够在此书中佐证日本侵略行径的是( )
①淞沪会战 ②南京大屠杀 ③九一八事变 ④潘家峪惨案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七七事变’后一年期间”,也就是1937年7月到1938年7月,符合此时间段的是①②,故选C。③发生在1931年,④发生在1941年,排除含有③、④的选项A、B、D。
答案:C
2.蒋介石在1938年8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今日长江之敌已入挂形(易攻难退之地)与险形之地矣!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此倭寇之必败也。”日记中所载会战指(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解析:本题考查武汉会战,意在考查考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能力。本题可采取排除法。A、B发生在1937年,C发生在1938年春,排除。
答案:D
一、选择题
1.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说:“共产党人现在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据此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B.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西安事变 D.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解析:本题考查国共两党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时间信息“1935年12月”“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可知,此时中共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答案:B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我国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它体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即在国际交往中不受大国的制约而能够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体现了A项。
答案:A
11.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并可能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对这则材料,从日美关系角度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日本追随美国,亦步亦趋
B.日本先于美国和中国正式建交
C.日本既追随美国,又有外交自主倾向
D.日美同盟濒于瓦解,日本摆脱美国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日美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可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并可能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欲改变传统的追随美国的做法,有了外交自主的倾向。
答案:C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