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0371  120379  120385  120389  120395  120397  120401  120407  120409  120415  120421  120425  120427  120431  120437  120439  120445  120449  120451  120455  120457  120461  120463  120465  120466  120467  120469  120470  120471  120473  120475  120479  120481  120485  120487  120491  120497  120499  120505  120509  120511  120515  120521  120527  120529  120535  120539  120541  120547  120551  120557  120565  447090 

14.(2013·广东)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图1

 

材料二 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图2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 (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 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第(1)题,考查西宁气候特征。到西宁避暑,说明西宁夏季气温低,带上毛衣,说明西宁昼夜温差大。而西宁夏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的根本原因是其海拔高(西宁位于青藏高原上)。第(2)题,考查西宁的城市形态。“西宁位于湟水谷地”,说明其城市形态受地形和河流等的影响。第(3)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由图1看出,耕地比重呈下降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建设(居住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地以及林草地比重的上升;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第(4)题,考查西宁市的工业结构、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由图2归纳西宁市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以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重工业、高能耗工业对资源、能源依赖重,一方面加速资源短缺,一方面加重环境污染,同时也给产业转型升级造成困难。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

13.(2013·浙江)2013年1月17日,国务院批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材料一 据环境保护部2013年4月19日发布的第一季度74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舟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舟山还具有阳光、沙滩、海浪等海洋旅游元素。

材料二 图1为舟山群岛新区物流和旅游规划略图。图2为舟山市2007年和2010年三大产业就业构成图。

(1)舟山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舟山群岛新区可开发的特色旅游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铁矿砂等大宗商品重要中转基地的主要原因。

(3)说出2007-2010年舟山市第二、三产业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推动城市化作用的差异。

[答案] (1)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少;风力大,稀释自净能力强等。 禅修、游艇、游泳、海钓、康体、沙雕、海鲜美食等。

(2)舟山群岛新区港口航道深、岸线长,有利于大型船舶停泊;长江中下游地区铁矿砂等大宗商品进口量大,多选择水运中转。

(3)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少,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对城市化发展推动作用较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舟山地区人文地理知识。第(1)题,考查大气环境及旅游资源。结合舟山的地理位置,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及其扩散角度分析空气质量高的原因。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找出特色的旅游项目。第(2)题,考查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从港口建设的水域条件、腹地条件等方面分析。第(3)题,考查读图归纳能力和产业构成对城市化的影响。由图2归纳就业构成的变化特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图2还显示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增加少、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多,进而分析其对城市化推动作用的大小。

试题详情

(2013·江苏)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1

图2

1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

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

1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

 C.利于机械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 11.C 12.A

[解析] 第11题,考查了等高线的判读,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因地制宜的利用原则。据图,甲处等高线有的地段较疏,坡度很小,有的地段较密,坡度较大,坡度大的地方因植树种草,起护坡作用,平坦的地方种植农作物,并在外缘处修筑护坎,起防止水土流失作用。所以最适合的梯田类型是隔坡梯田。第12题,考查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反坡梯田的优点是向内倾斜,这样可有效防止沙土流失,所以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保水保土。因此答案为A。

试题详情

(2013·福建)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8~10题。

8.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D.d

9.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10.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A.3、4                    B.5、6

C.7、8                    D.9、10

[答案] 8.C 9.C 10.B

[解析] 第8题,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舒适度由温度、湿度、风速决定。d区域位于平原、河流(淮河)流经,为一般舒适区主要是因其风速较大、温度不太适宜。而同是河流(长江)流经的c区域,两侧有低山分布,其温度、湿度适宜,风速较小。因此本题选C。第9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甲地位于山区,影响其气候舒适度要素的主要因素应该是地形。第10题,考查气候的季节变化特征。3、4月份,受冬季风影响,气温偏低、相对湿度较低;7、8、9月份气温偏高,可能受台风影响,7月还受伏旱天气影响;5、6月份气温、湿度等比较适宜。因此本题选B。

试题详情

7.在发生重、特旱的地区,此时期最可能出现( )

A.滑坡                    B.沙尘暴

C.森林火险                D.土壤盐碱化

[答案] 6.B 7.C

[解析] 第6题,考查对我国省区轮廓的辨识、省区简称的识记以及读图能力。重旱(明确图例)的主要省份中,排除选项A的陕、桂、湘;C排除湘;D排除陕、桂。因此本题选B。第7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重旱、特旱地区多分布在西南地区,这里森林广布,此时期最可能发生森林火险。

试题详情

6.图示重旱的主要省(区)简称是( )

A.陕、桂、湘              B.滇、黔、蜀 

C.滇、黔、湘              D.陕、蜀、桂

试题详情

(2013·安徽)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测试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完成4~5题。

4.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

A.3月12日 晴朗                   

B.6月5日 晴朗   

C.3月22日 多云                  

D.6月20日 多云

5.该地可能位于( )

A.祁连山地                     

B.大兴安岭

C.南沙群岛                       

D.帕米尔高原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考查地球运动及天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根据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推断出该地正午大致是北京时间6:00+15/2=13时30分,图示在北京时间13时~14时,太阳辐射变化曲线出现一波谷,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且该地昼长大约15小时,不可是3月22日,故选D。第5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上题分析,该地正午地方时12时时,北京时间约为13时30分,据此求出该地的经度约为120°E-(13:30-12:00)×15°=97.5°E,结合供选项可知A正确。

(2013·四川)2013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干旱。读图,回答6~7题。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2013·北京)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

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D 2.A 3.D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了区域地理现象。同纬度地区,东边的地方总是比西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因此甲地总是比我国同纬度其他地点的地方先看到日出。但不同纬度日出早晚除了与东西位置有关外,还与昼夜长短有关,因此甲地并非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故A项错误;漠河地处北极圈以南,夏至日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B项错误;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域的分水岭之一,故C项错误;松花江干流冬季有结冰现象,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初冬或初春结冰与融冰时出现凌汛现象,故D项正确。第2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平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根据东北平原由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根据该区域河流流向分析,东北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故A项正确;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故B项错误;东北平原地区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实行家庭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故C项错误;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非商品棉基地,故D项错误。第3题,主要考查了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受国家政策的影响,20世纪50~70年代,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人口迁入地区。结合该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口迁移知识分析,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以及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故D项正确。该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少,人口迁移主要以国内迁移为主,故A、B、C项错误。

试题详情

下图是“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对耕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因素主要是

  A.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    B.灾害损失、农业结构调整

C. 灾害损失、建设用地     D.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

11.“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可能影响是

①有利于保持水土  ②减少蒸发量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  ④促进水循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