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大猩猩
◎刘心武
街角新开了个精品店,敞开的门面里花花绿绿,银光闪闪。风吹过,挂在柜台上的风铃发出阵阵叮咚的响声。
其实那店里卖的东西也并非都那么精。比如,就有一只比五岁的儿童还粗壮的玩具大猩猩,被当做商店的招幌,天天挂在外面。那大猩猩用褐色的粗呢料缝制,眼睛鼻子嘴巴脚爪镶着些黑色的人造革,造型略微夸张而颇滑稽。
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奶奶却总没带她进那店里去过。
妮妮的爸爸妈妈都是普通的办事员。他们办的事却又跟普通人的生活无关。所以爸爸妈妈工资少得没法赞助托儿所一匹摇马,所以爸爸妈妈就把她送到奶奶这儿来了。奶奶其实比幼儿园的阿姨还会讲故事,还能教妮妮用碎布头自己制作好多玩具。回到家她就要奶奶给她讲大猩猩的故事。
奶奶编了好多故事讲给她听:跟她一起包饺子的时候就讲大猩猩贪吃饺子肚子痛,结果生病住到月亮医院的故事;哄她睡觉的时候就讲大猩猩光贪玩不睡觉,结果掉进井里让青蛙欺侮的故事……末了她总问:“大猩猩疼不疼呢?”奶奶就总说大猩猩怎么会疼呢?可是妮妮的表情总不太容易松弛开来。
有一天奶奶突然宣布:“妮妮,奶奶能给你买玩具了,你想买个什么呢?”原来奶奶的退休金补发了半年的。
本来就是到百货公司去买,可是路过那个街角时,妮妮像粘在了那儿。
店里有位描眉的小妹,她见奶奶牵着妮妮进来了,忙满脸堆笑地招呼:“买点好玩的吗?”
妮妮望望蓝精灵,望望椰菜娃娃,望望沙皮狗和绿鳄鱼,最后却不再在店里望,而是跑到店门外,望着那个大猩猩。“这大猩猩反正也挂旧了,我就贱卖了吧──原价200元,我120就卖……”
妮妮不等奶奶表态便跳着脚拍手嚷:“放下来!快点放下来!”
奶奶慌了,忍不住拍了妮妮一下:“别呀别呀……”奶奶兜里只有40块钱,120!奶奶想也不敢想!
妮妮大哭。奶奶急了,奶奶问:“那大猩猩有什么好?那么贵!你干吗非要那大猩猩不可?”
妮妮抽抽噎噎地说,说得好认真,说得好吃力。奶奶忽然听明白了。
妮妮是说,那大猩猩的两只胳膊,总那么给捆起来,吊着,大猩猩一定很疼很疼,大猩猩哪天才能不吊着,给放下来呢?咱们买下它,让它跟咱们回家吧!奶奶听明白了以后,就蹲下来,一把搂住了妮妮,搂得紧紧的。
奶奶带妮妮回到家,用大钥匙打开柜子,用双手取出个旧的手提包,打开它,又从里头取出个手绢包,从里面数出了好多张大票子……然后奶奶又带着妮妮到了那街角的精品店,用120块钱买下了那个大猩猩,妮妮简直抱不住它。
奶奶对收了钱还在吃惊的描眉小妹说:“以后,任凭什么样的玩偶,只要是模仿生命的,你就别再把它们捆着吊着,别让它们痛苦!”
(选自2013年第5期《小小说月刊》)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内容。(3分)
16.文章第一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奶奶对妮妮的爱?请简要概括。(4分)
18.第三自然段中“奶奶总带着妮妮路过那个精品店,妮妮的眼睛总往店里头看,奶奶却总没带她进那店里去过”,这个句子中一连用了三个“总”,试分别说明三个“总”的作用。(6分)
(一)
偷窥父亲山
◎郭伟
对于一个从小就在秦岭山里长大的人来说,山并不神秘,也没有那么多诗情画意,给人更多的印象是,他很无私,也很和蔼。除了给人提供可居住的山坳,可开垦的山坡,可饮用的山泉和丰富的森林资源,还给予这里人们以丰富的精神、坚定的信仰和博大的文化。
自古以来,对于山的雄伟、壮丽,文人骚客从来都是不吝惜笔墨的。而我,虽然不反对这些文人雅士的溢美之词,但也不会因此而感到任何的惊讶和欣喜。因为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只不过被他们引用去罢了。
有一句俗语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世人大多都是赞成的,而对于一个生活在大秦岭的人来说,秦岭之美是不足与外人道也。他的博大,他的深邃,他的厚重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父亲山。
父亲山除了人们眼中的雄伟壮阔,还有许多令人称奇的地方,我有幸窥得一二,实此生之大幸。在仲夏的一个清晨,约二三好友,徒步攀登方圆百里内最高的一座秦岭山峰,其乐无穷。由于早上天气清凉,登山倒也少了许多疲倦,一路上沐露而行,双脚湿漉漉的,粘了一层泥土。接近山顶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片青翠的草坪,草虽然只长出了地皮,但非常鲜嫩。由于露水太重,整个草坪像刚洒过水一般,一派欣欣向荣。从草坪中间的小路徐徐前行,远处还在一片浓雾的包围之中显不出轮廓,但山顶却也不远了。阵阵凉风从山梁的另一侧吹过,夹杂着丝丝的雾气,在这仲夏之时,竟令人打了几个寒战,这种沁人心脾的清凉恐怕是空调之类做不到的。
远处的浓雾也被风卷起来了,变幻着各种舞姿,周围的雾随风开始扩散,像口中吐出的烟圈一样,朝着四面八方扭捏地飘摇起来,整个雾团像一滴墨水滴在清水中一样,渐渐地淡开了,山顶的轮廓也隐约可见。只见那高高翘起的飞檐,云雾缭绕的龙形屋脊,直挺挺的墙体,如简笔画一般的线条勾勒出一座缥缈的宫殿,让人疑是误闯了天宫。片刻,忽醒,原来是山顶之古庙。遂呼朋友,踏雾向庙宇飞奔而去,脚下踩着雾,看不清地面,深一脚,浅一脚,完全失去了腾云驾雾之潇洒,但赏山之乐,反而只增不减。
身处薄雾弥漫的山顶,如同身陷幻境一般,尽情享受着这人间仙境,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薄雾继续消散着,眼前已是一片澄清,人也从幻境回到了现实。庙宇古色古香,香火很旺,近处的山林茂密而繁杂。突然,从东方的山峦背后射来一缕红光,将眼前的一切照得通红,光线是那么刺眼,叶子上的露珠像一颗颗红色的宝石,熠熠生辉,透过树梢的阳光形成筛孔状的光斑。阳光不仅带来了温暖,还唤醒了大地,万物都在抖擞精神,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此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远处那一排一排的山脉,就像滚滚而去的巨大波涛,一层一层,扑向天边;又像一排一排齐头并进的马队,奔腾而来,气势汹涌;更像一条一条雄踞的长龙,翻云吐雾,不可一世。这巨大的山脉群,如一根根琴弦,起伏跌宕间奏出了雄浑、深沉的乐音;似一张张弯弓,引弦待发时聚起了强大的力量;像一排排齿轮,交错有序中蕴藏了无穷的智慧。
这就是父亲山的魅力。近,可以触摸得到;远,可以想象得到。他的美丽只可以藏于心间,久久地回味;他的精华只可以潜于意识里,慢慢地思量;他的哲学只可以匿于思想里,渐渐地参悟。
我认为这就是父亲山的美不足与外人道的原因吧。
(选自2013年第10期《美文》)
10.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11.当地人为什们称秦岭为“父亲山”?(2分)
12.围绕“父亲山”,作者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3分)
13.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此时,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远处那一排一排的山脉,就像滚滚而去的巨大波涛,一层一层,扑向天边;又像一排一排齐头并进的马队,奔腾而来,气势汹涌;更像一条一条雄踞的长龙,翻云吐雾,不可一世。
14. 本文的题目是“父亲山”,作者为什么不开门见山写秦岭?(3分)
(二)
[甲]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选自《山海经》)
[乙]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①人也。
(选自应劭著《风俗通》)
[注释]①[縆(gēng)]绳子。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夸父与日逐走 逐走:
⑵道渴而死 道:
⑶故富贵者 故:
⑷引绳于泥中 引: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 弃其杖,化为邓林。
(2) 贫贱者,引縆(绳)人也。
9.[甲][乙]两文都是神话,请你概括出夸父和女娲身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一)
书 事①
轻阴阁②小雨, 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 欲上人衣来。
[注释]①[书事]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②[阁]同“搁”,意谓停止。
6.请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后两句的内容,并赏析“欲上人衣来”一句蕴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
5.请提取出下面句子中的三个关键词。(3分)
神舟十号飞船于11日17时38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执行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任务。
关键词: 、 、
4.经典名著总是令读者回味无穷。同学们爱读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因为这部名著被誉为“ ”,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 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2分)
3.仿照加点的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个句子。(2分)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学会享受: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 。
2.按要求填空。(5分)
①成语“刮目相待”出自《孙权劝学》中的“ ,
”。
②蒲松龄的《狼》一文中 “ , ”表达了作者对像狼那样以阴险狡诈手段谋取利益的人的行为的辛辣讽刺和不屑之情。
③《山中杂诗》一诗中“ , ”含有“云”和“鸟”的形象。
④《滁州西涧》中“ , ”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境,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⑤历史长河,人才辈出。赵翼在《论诗》中的“ ,
”也表达了这个观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