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021  121029  121035  121039  121045  121047  121051  121057  121059  121065  121071  121075  121077  121081  121087  121089  121095  121099  121101  121105  121107  121111  121113  121115  121116  121117  121119  121120  121121  121123  121125  121129  121131  121135  121137  121141  121147  121149  121155  121159  121161  121165  121171  121177  121179  121185  121189  121191  121197  121201  121207  121215  447090 

4.(1分)(2013•连云港)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下列不属于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特点的是( )

 
A.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
 
B.
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C.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壁和绒毛
 
D.
营养物质全部被小肠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

 

考点:
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分析:
本题考查小肠的结构特点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需要同学们对于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了解清楚.
解答:
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和吸收机能相适应的特点,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对此内容,同学们一定要熟记于心.

 

试题详情

3.(1分)(2013•连云港)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生长在地下,有不定根,进行孢子生殖.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

 
A.
水绵
B.
贯众
C.
马尾松
D.

 

考点:
蕨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蕨类植物的相关知识,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开始出现了输导组织,据此解答.
解答:
解: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蕨菜、满江红、卷柏、贯众等.桃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用种子繁殖后代.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
故选:B
点评:
了解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常见的蕨类植物的例子,即可解答本题.

 

试题详情

2.(1分)(2013•连云港)将新鲜的萝卜条放在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萝卜条变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细胞内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B.
细胞内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C.
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D.
细胞内溶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考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即细胞吸水原理.
解答:
解: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将新鲜的萝卜条放在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萝卜条变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细胞内溶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故选:A
点评:
理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知道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主要结构.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请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1分)(2013•连云港)多细胞生物体有着井然有序的结构层次.家鸽与油菜相比特有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考点:
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物特有的结构层次.解答时可以从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动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因此家鸽和油菜相比,家鸽所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不同点.

 

试题详情

30.(5分)(2013•株洲)分析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为“AIDS”,音译为“艾滋”.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

材料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由于艾滋病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一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

(1)HIV属于 病原体 (传染源、病原体 ).HIV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明显不同,其显著特点是 无细胞结构 

(2)株洲市中心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3)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无法产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 抗体 ,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4)从材料中分析,为什么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

 

考点: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包括艾滋病);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兔疫;传染病的特点.
分析: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
解答:
解:(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或“HIV”、“艾滋病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艾滋病患者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是因为患者的免疫系统瘫痪,无法产生抵御病菌和病毒的抗体,导致特异性免疫能力丧失.
(4)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发现,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快.
故答案为:(1)病原体    无细胞结构(或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构成)
(2)切断传播途径        (3)抗体
(4)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发现(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血液制品等.)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结合题意解答.

 

试题详情

29.(5分)(2013•株洲)某人做了以下试验:在标本瓶内装几只蟑螂以及它们吃的食物,瓶口用白纱布封住,使瓶内透气.白天用黑纸袋套在瓶外,使瓶内成为暗室;晚上揭开黑纸袋,用灯照明,使瓶内成为白天.经过一星期左右,蟑螂调整了自己的节律,在人工的“黑夜”活动了.

(1)判断下列两种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蟑螂在黑夜活动,属于 先天性 行为;蟑螂在人工的“黑夜”活动,属于 学习行为 行为.

(2)据图判断:蟑螂属于哪一类动物?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蟑螂的生殖方式是 卵生 

 

考点:
节肢动物 蝗虫的主要特征;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动物的分类.
分析: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蟑螂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
解答:
解:(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蟑螂在黑夜活动,属于先天性行为;蟑螂在人工的“黑夜”活动,属于学习行为行为.
(2)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但有的有单眼和复眼,蟑螂的体扁平,黑褐色,通常中等大小.头小,能活动.触角长丝状,复眼发达.翅平,覆盖于腹部背面;有的种类无翅.不善飞,能疾走.不完全变态.产卵于卵鞘内.蟑螂为节肢动物昆虫纲,因为蟑螂的足和触角分节.
(3)蟑螂的生殖方式是卵生.
故答案为:(1)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2)蟑螂属于节肢动物昆虫纲;因为足和触角分节;有3对足和2对翅. 
 (3)卵生(或有性生殖)
点评:
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试题详情

28.(6分)(2013•株洲)如图所示X表示人体的某个器官,据图回答问题.

(1)如果血管a比血管b中的二氧化碳要多,则X是 肺 

(2)仿照上述形式,结合上图编一道试题,考考同学.

试题: 如果血管a比血管b尿素含量多,则X应该是 

答案: 肾脏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
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与该器官的功能有关,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在毛细血管处血液与肺泡或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因此毛细血管具有与其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
解:(1)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进而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因此血管a比血管b中的二氧化碳要多.
(2)如果血管a比血管b尿素含量多,则X应该是肾脏.
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流出肾脏的血液尿素的代谢废物明显减少.
故答案为:
(1)肺(答“肺泡”不给分,因肺泡不是器官)
(2)如果血管a比血管b尿素含量多,则X应该是;肾脏.
点评:
该题考查了血液流经身体某器官时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毛细血管与其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

 

试题详情

27.(5分)(2013•株洲)科学家用喜马拉雅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兔毛的白色和黑色这对性状称为 相对性状 

(2)假如躯干部的白毛是由基因B控制的,这只兔的基因是 BB或Bb 

(3)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 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或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 

(4)如果将兔背部的黑毛剃除,并不再绑冰袋,一段时间后长出的毛色是 白色 

(5)若兔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则其乳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2n 

 

考点: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
(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解答:
解:(1)生物形态结构、生理行为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性叫做生物的性状.兔毛的白色和黑色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
(2)假如躯干部的白毛是由基因B控制的,那么黑毛兔是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因此BB是白毛兔,Bb是白毛兔,bb是黑毛兔.因此,这只兔的基因组成应是BB或Bb.
(3)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不同的基因贮存着不同的遗传信息,也就是说生物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但有些生物的性状又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如题干中的兔的毛色.白兔被剃除背部的白毛载上冰袋,导致温度过低,为了减少光的反射,多吸收光能,白毛变为黑色.通过以上实验证明: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或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
(4)如果将兔背部的黑毛剃除,并不再绑冰袋,一段时间后长出的毛色是白毛,因为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
(5)染色体在生物体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结果使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减少一半.如若兔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则其乳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
故答案为:(1)相对性状;
(2)BB或Bb;
(3)生物的性状受环境的影响(或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
(4)白色;
(5)2n.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活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试题详情

26.(7分)(2013•株洲)人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是不同的人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所需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反应快,有的人反应慢.某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法来测量两个同学的反应快慢.

(1)请你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数据.

(2)孙悟抓尺的平均数据为a,易川抓尺的平均数据为b.若a<b,则反应快的人是: 孙悟 

(3)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画一个神经元的结构简图,并标注细胞核和突起.

 

考点:
测定反应速度.
分析:
本题以“测定反应速度”这一现实问题为出发点,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表格设计能力以及生物图的画法.可以从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来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设置重复组并计算平均值是为了排除由于偶然性引起的误差,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孙悟和易川各重复了5次,因此表格需要11列,记录被测者、次数、数据、平均值,因此表格需要4行.

被测者
孙悟
易川
次  数
1
2
3
4
5
1
2
3
4
5
数据(cm)
 
 
 
 
 
 
 
 
 
 
平均值
 
 

(2)反应速度越快,抓住直尺需要的时间越短,直尺的数值越小.孙悟抓尺的平均数据为a,易川抓尺的平均数据为b.若a<b,则反应快的人是孙悟.

(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

被测者
孙悟
易川
次  数
1
2
3
4
5
1
2
3
4
5
数据(cm)
 
 
 
 
 
 
 
 
 
 
平均值
 
 

(2)孙悟

(3)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收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掌握生物图的画法.

 

试题详情

25.(6分)(2013•株洲)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和空气的成分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问题.

气体成分
空气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1)根据表中数据,提出一个有价值的生物学问题,并作出解答.

问题: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这是为什么? 

解答: 吸入的氧气用于分解有机物消耗了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面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我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这句话是不正确的  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氧气含量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3)人体除产生二氧化碳外,还产生尿素等废物,尿素的排出有 排汗  排尿 两条途径.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分析: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
解答:
解:(1)根据表中数据,提出问题: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这是为什么?
因为吸入的氧气用于分解有机物消耗了
(2)“我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氧气含量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3)由排泄的三条途径可以知道: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②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③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共6分)
(1)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含量低,这是为什么?;吸入的氧气用于分解有机物消耗了(2)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氧气含量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3)排汗;排尿.
点评:
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吸入气体的部分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并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