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025  121033  121039  121043  121049  121051  121055  121061  121063  121069  121075  121079  121081  121085  121091  121093  121099  121103  121105  121109  121111  121115  121117  121119  121120  121121  121123  121124  121125  121127  121129  121133  121135  121139  121141  121145  121151  121153  121159  121163  121165  121169  121175  121181  121183  121189  121193  121195  121201  121205  121211  121219  447090 

25.(1分)(2013•无锡)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0克,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5克,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腾作用
B.
运输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光合作用

 

考点:
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植物体的蒸腾作用有关知识点.
解答:
解:水分由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小瓶中的水分表面有油,因而液面蒸发几乎为零,水分主要通过植物体吸收了.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发掉了.
故选:A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植物体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散发到空气中了.

 

试题详情

24.(1分)构成一株小麦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下列关于小麦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小麦个体
B.
细胞、组织、系统、器官、小麦个体
 
C.
细胞、组织、器官、小麦个体
D.
细胞、器官、组织、小麦个体

 

考点: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据此解答.
解答:
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小麦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植物体无系统.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只要熟练掌握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试题详情

23.(1分)(2008•福州)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考点:
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可用下列动词记“擦,滴,撕,放,展,盖,染,吸”,擦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滴是滴加清水,撕是撕取洋葱表皮,放是将洋葱表皮放入水中,展是将洋葱表皮展开,盖是盖上盖玻片,染是进行染色,吸是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和染液,记住了这几个动词的顺序就记住了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
解答:
解:对照“擦,滴,撕,放,展,盖,染,吸”,四个步骤的正确顺序应是③滴清水,④取材,②展平,①盖上盖玻片.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正确的操作习惯.

 

试题详情

22.(1分)根据“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收获,我们可以找出以下归纳或推断错误的一项( )

 
A.
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
要想让唾液发挥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
 
C.
试管内的混合液,如加碘变蓝,则证明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D.
馒头富含淀粉遇碘后会变蓝

 

考点: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理解.解答此题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入手.即,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解答:
解:馒头在口腔里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前者属于化学性消化,后者属于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促进了化学性消化的进行.“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是37℃,放入37℃水浴5~10分钟的目的是:使唾液淀粉酶有充分的作用时间;滴加碘液后,观察、分析现象:若颜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若颜色变蓝,因为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证明了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据上所述,选项C的推断是错误的.
故选:C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方法,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试题详情

21.(1分)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到0.9%的生理盐水中,而不能涂抹到清水中,目的是( )

 
A.
防止细菌在装片中繁殖
B.
防止细胞吸水过多而胀破
 
C.
迅速杀死细胞以便观察
D.
利用生理盐水粘住细胞

 

考点: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分析:
0.9%的生理盐水,也就是0.9%的氯化钠溶液,浓度与组织液的浓度相当,这样不会因为过浓或过淡而引起细胞的失水或吸水对细胞造成损害,能够保持细胞的形状,且细胞不死亡.便于实验的观察.
解答:
解:A、0.9%的生理盐水中细菌也能生存,起不到杀菌的作用,故不选.
B、0.9%的生理盐水与细胞内部的渗透压相等,可以保持细胞在体外的正常形态.大于0.9%,细胞就会失水,萎缩;小于0.9%,细胞就会吸水胀破,都不利于显微镜下的观察.故符合题意
C、0.9%的生理盐水是杀不死细胞的,故不选.
D、生理盐水没有粘住细胞的作用,故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让学生明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要滴一滴清水,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要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的原因.

 

试题详情

20.(1分)(2013•无锡)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要把视野里观察到的图形从甲转为乙,其正确的操作的操作步骤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
①→②→③→④
B.
⑤→③→②→④
C.
⑤→①→②→④
D.
⑤→④→②→③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
此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从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步骤.
解答:
解: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是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D
点评:
解本题时,要注意换高倍镜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视野会变窄,二是视野会变暗,三是视野会变模糊.针对以上问题思考操作步骤.

 

试题详情

19.(1分)(2008•滨州)下列营养物质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很重要的一组是( )

 
A.
蛋白质、无机盐、水
B.
脂肪、维生素、糖类
 
C.
维生素、无机盐、水
D.
脂肪、蛋白质、糖类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解答:
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维生素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其中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此题重点考查了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对人体的作用,注意掌握

 

试题详情

18.(1分)(2013•无锡)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 )

 
A.
产生二氧化碳
B.
分解有机物
C.
提供能量
D.
吸收氧气

 

考点:
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植物呼吸作用的意义,首先明确的是呼吸作用的概念.
解答:
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体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知道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满足生物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试题详情

17.(1分)(2013•无锡)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移栽,这是为了( )

 
A.
防止营养流失
B.
减少水分散失
 
C.
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
D.
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考点:
根系及其在土壤里的分布和意义.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的目的.解答时可以从根毛的位置和功能,幼苗期的根系特点,带土移栽的目的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与土壤中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成熟区及其上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的根毛.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而且要带土移栽的目的.

 

试题详情

16.(1分)(2008•东营)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下图所示.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

 
A.

B.

C.

D.

 

考点: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分析:
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解答:
解:通过分析知道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中,选项D中的物镜和玻片的距离最大,所以用这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故选D.
点评:
只有记清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