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分)(2013•徐州)近几年的秋冬季节,北方城市的“灰霾”天气(如图)频频来袭.我们把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由于PM2.5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它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器官和肺泡,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内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进一步产生危害.PM2.5的主要来源除了燃煤发电、工业生产外,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途径.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市区的某一地段对空气进行分时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下表:
车流 PM2.5含量 组别 |
清晨 |
上班时段 |
中午 |
下班时段 |
(车流量最小) |
(车流量大) |
(车流量小) |
(车流量最大) |
|
第1组 |
19 |
89 |
43 |
87 |
第2组 |
22 |
83 |
38 |
95 |
第3组 |
20 |
86 |
41 |
88 |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 车流量 设置为实验的变量.
(2)根据上表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 下班时段最大 .
(3)请你将上表中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并用柱状图形式在下面的图中表示出来.
(4)根据资料可知:人体最先受PM2.5影响的系统是 呼吸系统 .
(5)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PM2.5的含量,除减少汽车的使用外,请你再提两条合理建议: 对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多植树造林 .
考点: |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
分析: |
此题主要是结合热点问题考查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同时还考查了我们处理数据以及图文转换的能力. |
解答: |
解:(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车流量. (2)上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空气中PM2.5的浓度下班时段最大. (3)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由表中的数据可知,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0,可用柱状图的形式表示如下: (4)分析资料可知,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器气管和支气管,PM2.5颗粒物微小,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呼吸系统的疾病. (5)根据实验结论可知,少开车、对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多植树造林等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故答案为:(1)车流量 (2)下半时段最大 (3)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可用柱状图的形式表示如下: (4)呼吸系统 (5)对工厂排放的废气进行处理,多植树造林… |
点评: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
13.(5分)(2013•徐州)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和油料作物,但该作物易受“豆虫”的侵害.农民由于长期使用农药杀虫,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残留的农药最终还会进入人们的餐桌.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将一种植物的抗虫基因移植到大豆的基因组中,使其具备抗虫特性,已经培育出一种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抗虫大豆新品种.种植这种大豆不但可减少农药的危害,还可增加产量,提高收益.请据此回答:
(1)培育该大豆新品种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转基因技术 ,其它植物的抗虫基因能够在大豆体内表现出抗虫特性,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受 基因 控制的.
(2)一朵大豆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结出3粒种子,则参与该花受精作用的精子至少有 6 个.
(3)大豆种皮的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则黄色和绿色这对性状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相对性状 .如果除去大豆的种皮,则其内部结构都是由 受精卵 发育而来的.
考点: |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双受精的过程;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
分析: |
此题考查的是转基因技术,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
解答: |
解:(1)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 培育该大豆新品种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其它植物的抗虫基因能够在大豆体内表现出抗虫特性,说明了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的. (2)由于被子植物进行的是双受精.也就是每形成一粒种子,需要2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细胞融合.所以一朵大豆的花经过传粉受精后结出3粒种子,那么参与该花受精作用的精子至少有6个. (3)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大豆种皮的黄色对绿色是显性,则黄色和绿色这对性状在遗传学上被称为相对性状.传粉受精完成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大豆种子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如果除去大豆的种皮,则其内部结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故答案为:(1)转基因技术; 基因;(2)6;(3)相对性状;受精卵. |
点评: |
熟知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
12.(5分)(2013•徐州)如图甲和乙分别是血液循环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④结构的名称是: 左心室 ;图乙中肾单位的结构包括 ③④⑤ (填标号).
(2)图甲中流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 D (填字母),图中E、F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 扩散 作用完成的.
(3)在图乙的①②③④⑤⑦中,尿素含量最少的是 ⑦ .
考点: |
血液循环的途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 |
分析: |
此题考查的是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肾单位以及尿液的形成.如图甲是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A是主动脉、D是肺静脉、B体静脉、C体动脉.乙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⑦肾静脉. |
解答: |
解:(1)心脏的结构分为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动脉和心室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图中的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右心室、④是左心室,A是主动脉、D是肺静脉.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③肾小球和④肾小囊.肾小体分布在皮质内,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组成.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因此图乙中肾单位的结构包括③、④、⑤. (2)动脉血是含氧多、颜色为鲜红的血,体循环中动脉流的是动脉血,静脉流静脉血;肺循环中肺静脉内流动脉血,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因此图甲中流动脉血的静脉血管是D肺静脉. 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图中E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F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前者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者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3)首先尿素在我们体内属于代谢产物,所以一般说来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经过物质的交换,血液中尿素的含量会增加,但是注意一点,那就是肾脏.因为在这里形成尿液,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经过滤过作用,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而尿素、尿酸却全部留在了尿液中.这样造成流经肾脏的血液(即⑦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少. 故答案为:(1)左心室;③④⑤; (2)D;扩散; (3)⑦ |
点评: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以及提高识图能力. |
二、非选择题
11.(5分)(2013•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是徐州市近年改造采煤塌陷区的成功案例.通过对塌陷区的开挖整治,形成许多相连的湖泊水道、人工岛屿,湖内广植蒲草、莲荷、芦苇等水生植物.水中鱼虾大量繁殖,引来野鸭、水鸟无数在湖内繁衍生息.人工岛上长满奇花异草,水杉、香樟、垂柳等珍贵树种遮天蔽日,野生小动物和各种昆虫、田鼠、野鸡、野兔、黄鼠狼、花斑蛇等形成较为复杂的食物网.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1)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由其内所有绿色植物通过 光合作用 固定的.
(2)在该生态系统中,未被提及的生物成分是 细菌、真菌(分解者) .
(3)请写一条最长的湖中水生生物的食物链 水生植物→虾→鱼→野鸭 .
(4)由于该湿地内陆地面积有限,没有放养大型动物,从生态学角度看是为了 维持生态平衡 ;但在湖内适度捕捞鱼虾不会对该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能力 .
考点: |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
分析: |
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
解答: |
解:(1)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流经该湿地公园的总能量是由其内所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2)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文中具有生产者、消费者,未被提及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3)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文中最长的湖中水生生物的食物链是水生植物→虾→鱼→野鸭. (4)由于该湿地内陆地面积有限,没有放养大型动物,从生态学角度看是为了 维持生态平衡;但在湖内适度捕捞鱼虾不会对该系统造成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 自我调节能力.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此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藻类→浮游动物→鱼.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2)细菌真菌 (3)水生植物→虾→鱼→野鸭(答案不唯一) (4)维持生态平衡;自我调节能力 |
点评: |
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等是中考必考的,必须重点掌握. |
10.(2分)(2013•徐州)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和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用嫁接或扦插的方法繁殖可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 |
|
B. |
鸟卵的结构中,卵黄将来发育成雏鸟 |
|
C. |
种子萌发必备的外界条件是阳光 |
|
D. |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是在女性的子宫里完成的 |
考点: |
植物的扦插或嫁接;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精子和卵细胞,受精;鸟卵的结构. |
分析: |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部分生物的生殖发育方面的内容,逐项分析解答. |
解答: |
解:A、嫁接或扦插的方法属于无性繁殖,后代不会发生变异,可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符合题意. B、鸟卵的结构中,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卵黄为其发育提供营养物质.不符合题意. C、种子萌发必备的外界条件是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不需要阳光.不符合题意. D、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是在女性的输卵管里完成的,子宫是胎儿发育的场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评: |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无性繁殖的意义、鸟卵的结构和功能、种子萌发的条件、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9.(2分)(2013•徐州)“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万物生长靠太阳”,生物圈中的一切生物都要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在根尖的成熟区吸收 |
|
B. |
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 |
|
C. |
小肠绒毛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之一是其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
|
D. |
为人体供能的主要物质是糖类 |
考点: |
植物细胞的吸水、失水;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胃和肠的结构特点. |
分析: |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尖的成熟区的功能、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食物中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分析解答. |
解答: |
解:A、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毛能分泌多种物质,如有机酸等,使土壤中难于溶解的盐类溶解,成为容易被植物吸收的养分.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因此,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是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浓度.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而且管壁很薄,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食物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同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水和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评: |
此题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较多,只要掌握基础知识就能解答. |
8.(2分)(2013•徐州)“关注健康,珍爱生命”,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今年发生的禽流感是由病毒H7N9引起的,下列关于H7N9流感的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
|
A. |
H7N9流感病毒是传染源 |
|
B. |
H7N9流感未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所以不是传染病 |
|
C. |
H7N9流感患者痊愈后,体内会产生针对此病毒的抗体,这种抗体的成分是蛋白质 |
|
D. |
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这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
考点: |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
分析: |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等知识,解答时从相关的概念、原理入手. |
解答: |
解:A、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H7N9流感病毒是病原体,不符合题意. B、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H7N9流感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属于传染病,不符合题意. C、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当H7N9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抵抗H7N9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此蛋白质叫做抗体,符合题意. D、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点评: |
明确病原体的概念、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能正确答题,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7.(2分)(2013•徐州)针对下列各图说法错误的是( )
|
A. |
小麦蒸腾作用的水主要是通过气孔散失的 |
|
B. |
槐树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都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
|
C. |
兔子听到异常声音竖起耳朵是防御行为 |
|
D. |
向日葵可以影响周围的空气湿度,这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
考点: |
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和联系;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气孔的功能结构及开闭原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
分析: |
此题属于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涉及了植物蒸腾失水的途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于联系、动物的行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需要逐一分析解答. |
解答: |
解:A、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此项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此项说法错误. C、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兔子听到异常声音竖起耳朵是防御行为的说法正确. D、向日葵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向日葵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向日葵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向日葵氧气较多,因此向日葵周围的空气湿度,这属于生物影响环境,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B |
点评: |
此类选择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 |
6.(2分)(2013•徐州)在试管内加入2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发现食用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 )
|
A. |
唾液、胃液、胆汁 |
B. |
胃液、胆汁、胰岛素 |
|
C. |
胆汁、胰液、肠液 |
D. |
胰液、唾液、胃液 |
考点: |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 |
分析: |
食物油属于脂肪,胆汁中虽不含消化酶,但胆汁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然后根据各种消化液的消化作用进行分析回答. |
解答: |
解:食用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因此脂肪的消化需要胰液和肠液的参与,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因此消化食用油的消化液的成分可能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故选:C |
点评: |
脂肪只能在小肠中消化,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只能进行乳化. |
5.(2分)(2013•徐州)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国通过立法从2013年元月1日起,加大对闯红灯司机的惩罚力度.“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司机看见红灯后的反应,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 |
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 |
|
B. |
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
|
C. |
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
|
D. |
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眼球内 |
考点: |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
分析: |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眼球的结构,反射的类型. |
解答: |
解:A、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是复杂反射,不符合题意; B、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刺激,将物象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红灯”的光线进入司机眼球形成物像时,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不符合题意; C、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不符合题意; D、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评: |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反射的类型、视觉的形成过程.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