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大国之谜依然是一个难解的题目,各国的学者提供的答案也是众说纷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上百位接受采访的国内专家在谈论这个话题时,都十分看重思想文化的影响力在大国崛起中的作用。”这是引自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以下哪项是英国崛起的思想文化因素
A. 康德宣扬理性主义 B. 弥尔顿倡导民主思想
C. 伽利略进行科学探索 D. 彼特拉克宣扬人文主义
35. 有人把西方社会的历史归结为两个半苹果的历史。他们认为两个半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那半个成就了乔布斯……实际上是什么成就了乔布斯
A. 相对论 B. 量子力学
C. 自动化和控制论 D.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34. 学者陈衡哲在《西洋史》中写道:“科学与文艺是文化的双翼,缺了一样,那个文化便成为畸形的了。科学是偏向理性的,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启蒙运动兴起所起作用最大的莫过于
A. 达尔文 B. 莎士比亚 C. 伽利略 D. 牛顿
33.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 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 反映同时代人的美好向往
C. 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D.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32.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的,……
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 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道德取代宗教
B. 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C. 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D. 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31. 泰勒斯因为见到水有三态的变化,进而推想其他物质的形成也是依据相同的原理,提出“万物皆为水”的理论;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节制肉身的欲望,解放灵魂,以唤起因肉体牵绊而被遗忘的知识”。柏拉图认为“所有人类感官感受到的知识和价值,都源自于理性世界”。综观这些希腊哲学家们的言论,我们可归纳出希腊哲学的共同特色是
A. 就个别的表象,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B. 以隐晦的神喻来解释各事物的原因
C. 不相信表象,转而探索背后的真相 D. 针对不同事物和现象提出个别答案
30. 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 自强与求富 B. 进化与革新。 C. 改良与革命 D. 民主与科学
29.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 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B. 主张郡县制和封建制并用
C. 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D. 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28.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一变化的出现是由于
A. 儒学正统地位不断受佛道冲击 B. 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C. 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D. 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27.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
A. 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B. 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D. 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