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115  121123  121129  121133  121139  121141  121145  121151  121153  121159  121165  121169  121171  121175  121181  121183  121189  121193  121195  121199  121201  121205  121207  121209  121210  121211  121213  121214  121215  121217  121219  121223  121225  121229  121231  121235  121241  121243  121249  121253  121255  121259  121265  121271  121273  121279  121283  121285  121291  121295  121301  121309  447090 

42. (12分)

示例一:

   信息:秦代塑像形体高大;崇尚写实;手法严谨。(任意一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

的绘画和雕塑世俗生活化;强调人的自然本性。(任意一点3分)

   说明:秦处于传统的重农抑商的农耕经济时代,体现了小农思想和小农特色下的文

化特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肯定人的欲望

和人性,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特点。(3分)

示例二:

   信息:秦代塑像排列整齐;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令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任意一点3分)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和雕塑表现了对女性

美的赞赏、对人体的赞美;突出青年巨人洋溢着的青春活力;突出对人的丰富精神生活

的赞赏。(任意一点3分)

   说明:秦处于专制社会,体现了王权的极度威严,强调的是皇权至高无上;(3分)

文艺复兴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充分认识到了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3分)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

41. (15分)[答案]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重视道德修养。(2分)

(2)构想:洪秀全: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建立人人平等和绝对平均的理想天国(或颁

布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方案《资政新篇》);(2分)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分)根本原因: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2分)

(3)原因: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3分)西方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4分)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5 CCCDB   6一10 DC BBC   11一15  DDCDC   16—20 DACBD

  21—25 DBCCA   26—30 DBAAD   3l一35 CC D DD   36—40 BACDA

 

试题详情

4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赵武灵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敌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资治通鉴》卷三

   材料二  武灵王依靠胡服骑射改革后所招募与建立的强大骑兵,在经营胡地的同时,出兵灭掉中山。史称其时山东之国,强莫如赵(《战国策·赵策三》)。

   材料三

   材料四  仁孝好学……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文物(礼乐制度),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阳,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剽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1907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

   (1)结合材料一概述赵武灵王改革的原因。(4分)

   (2)材料三中图一到图二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这两次改革的异同点(9分)

 

 

 

[试题答案]

试题详情

40.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历史有什么用?》中引用了比利时历史学家皮雷纳的一句话:“如果我是文物收藏家,眼睛就会只盯着那些古老的东西,可我是个历史学家,我热爱生活。”由此可知布洛赫认为研究历史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

   A. 具有感悟生活的欲望   B. 关注原始文物的价值

   C. 局限于历史的情境中   D. 只注目现实世界即可

 

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40分)

试题详情

39. 观察下面两幅绘画作品,它们的共同点是

   A. 都注重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B. 都追求对客观对象的准确描述

   C. 都反对理性的压制和传统的束缚   D. 都着重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

试题详情

38.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喜欢在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经济危机导致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 工业革命后,各国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C.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试题详情

37. 1875年7月6日的《纽约时报》直接指出:“把人的知识来源限定在这些古代经典大师们的身上,是大清国教育制度最大的弊端……把教育模式限制在如此狭窄的道路上,致使人的心智就像清国妇女的小脚一样被挤压而萎缩。”以下史实中开始冲击这种教育模式是

   A. 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开办    B. 新文化运动时期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

   C. 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   D. 新中国成立后制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