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126  121134  121140  121144  121150  121152  121156  121162  121164  121170  121176  121180  121182  121186  121192  121194  121200  121204  121206  121210  121212  121216  121218  121220  121221  121222  121224  121225  121226  121228  121230  121234  121236  121240  121242  121246  121252  121254  121260  121264  121266  121270  121276  121282  121284  121290  121294  121296  121302  121306  121312  121320  447090 

7.(2013·潮州模拟)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解析:两场改革都体现了国家运用政权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故选D项。A项两场改革都不符合,B项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C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

答案:D

试题详情

6.(2013·苏南四校检测)伯顿W·小福尔索姆(Burton Folsom·Jr.)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 )。

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

B.美元贬值,加剧邻国危机

C.造成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

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

解析:本题实际要求回答罗斯福新政的负面影响,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

答案:D

试题详情

5.(改编题)《美国通史》:“农业调整局还运用它的巨大权力以其他方式限制生产与提高价格。除为1934年主要农作物规定生产指标,并派出10万代表去说服农民签订合同外,还于1933年10月18日设立商品信贷公司,使棉花与玉米生产者可以用他们收成作担保贷款,并将收成储存起来以待善价。”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

①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④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价格”“指标”“善价”,由此可以看出罗斯福新政对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等方面都进行了国家干预,故①②③正确,答案选A。材料中没有对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作出规定,排除含有④的选项B、C、D三项。

答案:A

试题详情

4.(2013·湖南长郡中学月考)“人无信不立,事无心不成,业无信不兴。” 现代社会无论是个人、公司、政党乃至国家,诚信对于经济行为和运行极其重要。在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

A.整顿金融     B.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实行计划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措施。整顿金融的措施中,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是为了恢复银行的信用,稳定金融秩序,是其他新政措施顺利实行的保证。本题答案是A项。

答案:A

试题详情

3.(2013·淮北模拟)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任。 ……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 )。

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

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

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

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

解析:罗斯福认为:英国在欧洲的利益多,因此英国在欧洲战后重建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就是说“享受利益就应该承担责任”。因此,本题应选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2.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解析: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不是自由放任,所以排除A;“猜疑”应是针对“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所以B项也不符合题意,C项与罗斯福新政的做法相反,新政在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实行的是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只有D项与题干要求相符。

答案:D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2013·宿迁调研)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解析:结合题干关键信息“1933年”,当时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答案:C

试题详情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