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130  121138  121144  121148  121154  121156  121160  121166  121168  121174  121180  121184  121186  121190  121196  121198  121204  121208  121210  121214  121216  121220  121222  121224  121225  121226  121228  121229  121230  121232  121234  121238  121240  121244  121246  121250  121256  121258  121264  121268  121270  121274  121280  121286  121288  121294  121298  121300  121306  121310  121316  121324  447090 

16.《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有这样一段话:“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试题详情

15.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试题详情

14.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中书门下

试题详情

13.(2012年济宁模拟)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A.施恩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试题详情

12.(2012年太原模拟)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说:“六合之内,皇帝之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全国的土地都归皇帝所有B.名归皇帝,实为民众所有

C.全国的土地都归国家所有D.皇帝对全国有最高控制权

试题详情

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试题详情

10.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上述问题,“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攻打匈奴,修长城  B.实行分封制  C.实行郡县制  D.废丞相

试题详情

9.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试题详情

8.(2012年洛阳模拟)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

试题详情

7.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