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399  121407  121413  121417  121423  121425  121429  121435  121437  121443  121449  121453  121455  121459  121465  121467  121473  121477  121479  121483  121485  121489  121491  121493  121494  121495  121497  121498  121499  121501  121503  121507  121509  121513  121515  121519  121525  121527  121533  121537  121539  121543  121549  121555  121557  121563  121567  121569  121575  121579  121585  121593  447090 

4.(2013·大纲全国卷)关于植物生长素和生长素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无子果实的发育

B.同一植株的根和芽生长所需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相同

C.单侧光照射燕麦胚芽鞘可使其生长素分布发生变化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促进其生根

[解析] 本题需要综合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来分析解答。适宜浓度的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果实发育和插条生根等作用,所以A、D两项正确。单侧光引起胚芽鞘中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造成向光侧生长素较少,背光侧生长素较多,植物向光弯曲生长,所以C项正确。不同植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细胞对生长素较茎细胞敏感,所以根细胞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比茎细胞的低,所以B项错误。

[答案] B

试题详情

3.(2013·枣庄市高三一模)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B.各种植物激素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C.秋末①→③→⑤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D.夏末①→③→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延长细胞周期,促进植物生长

[解析] 根据题意,植物越冬休眠,夏天生长可以知道,秋末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夏季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休眠时,植物体内脱落酸的含量会增加,而赤霉素的含量会减少;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

[答案] B

试题详情

2.将矮茎豌豆植株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处理,然后测量植株的高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断正确的是( )

A.植株的生长高度与赤霉素的浓度成正比

B.赤霉素能够促进矮茎豌豆植株的生长

C.浓度为10.0 μg/mL的赤霉素能够抑制植株的生长

D.赤霉素也能够促进正常高茎豌豆的生长

[解析] 由图可知,赤霉素能够促进矮茎豌豆植株的生长。在0~1.0 μg/mL范围内,植株的生长高度与赤霉素的浓度成正比。浓度为10.0 μg/mL的赤霉素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与1.0 μg/mL的相似,并不会抑制植株的生长。从图示结果不能判断赤霉素是否能促进正常高茎豌豆的生长。

[答案] B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2014·浙江高三调研)如图表示将玉米苗尖端分别置于不含生长素的相同的琼脂块上,并做不同的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分别用a~f表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若向光侧的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b、c<d

B.若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则c+d=e+f,且e<f

C.图甲中的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而图丁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

D.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其原因是背光侧的细胞分裂较快

[解析] 分析图示,如果图乙中玉米苗尖端的向光侧生长素会被分解,则a中生长素含量高,b中因向光侧生长素被分解而含量相对较低,即a>b,同理可推出图丙中c<d,故A正确。如果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了背光侧,则分析图丙和图丁可得出c+d=e+f,但由于云母片插入情况不同,图丁中向光侧的生长素会移向背光侧,所以e<f,故B正确。图甲中由于没有单侧光的照射,所以玉米苗尖端向上直立生长;图丁中云母片插在尖端下部,不妨碍向光侧生长素向背光侧移动,所以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故C正确。图乙中的玉米苗尖端向左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快,故D错误。

[答案] D

试题详情

13.(12分)(2013·枣庄市高三一模)图1为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三种模式,图2为某高血糖患者体内存在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回答

    图1      图2

(1)若甲模式中,激素X为甲状腺激素,则垂体产生的________激素可以直接调节腺体1,该过程中垂体的分泌活动会受到_________________(填激素名称)的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中________模式,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____________,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

(3)当机体________时,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为________(填“向上”、“向下”、“双向”)。

(4)据图2可知该患者高血糖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机体通过神经系统感受外界刺激,下丘脑分泌的是促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的是促激素,这种纵向的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可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然后直接转移到垂体中,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使尿液减少,所以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即体内缺水时,抗利尿激素就会分泌增多。

(3)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使血糖升高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A处为突触,兴奋在突触中传递为单向的,只能从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

(4)据图1可知该患者高血糖的原因是胰岛素与抗体相结合,不能发挥生理效应,应采取免疫抑制治疗。

[答案] (1)促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乙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3)血糖浓度升高 向下

(4)胰岛素与抗体相结合,不能发挥生理效应 采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试题详情

12.(14分)下图为人体部分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①-⑤为神经元;A和B为神经肌肉接头,C和D为细胞,a-d为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进入寒冷环境时,大脑神经细胞释放的物质a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神经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引起机体细胞的一系列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物质,其中物质c是__________________。物质d随血液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的细胞,使这些细胞的产热量__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学本质为多肽,用b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d的分泌量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此反射弧仅有两个神经元组成。若A为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在完成膝跳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各神经元上的传导顺序是________(只写编号)。若在⑤上某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检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神经元有________(只写编号),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____________释放,作用于____________。

(4)肉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毒性极强的蛋白质类毒素,该毒素能阻碍传出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________信号→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该毒素发挥作用的部位是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处。

[解析] 寒冷条件下,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使细胞代谢增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仅有两个神经元③和②组成,在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

[答案] (1)(特异性)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上升)

(2)没变化 b在消化道被消化而失去作用

(3)③② ①②(⑤) 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4)电 化学 B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

11.(14分)(2013·德州市高三二模)抗利尿激素(ADH)是9肽,能促进集合管上皮细胞中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逆性移至并整合到管腔膜上,以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而水在基侧膜可自由通过。下图为抗利尿激素作用机制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神经细胞内的____________合成,能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刺激是________。

(2)图中X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抗利尿激素可以与之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细胞内一系列反应,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功能。

(3)含水通道的小泡与管腔膜的可逆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图中H2O分子通过管腔膜和基侧膜的运输方式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4)研究发现某病毒的一种表面抗原与X结构非常相似,当人体感染该病毒后,产生的________(物质)可与X特异性结合,使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________(增强、减弱),从而使机体无法维持水平衡,这种免疫系统疾病属于________。

[解析] (1)由题干信息“抗利尿激素(ADH)是9肽”,其应在核糖体上合成;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时,为防止水分大量排出体外,导致水失衡,此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2)抗利尿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读图知其发挥作用时需先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由此可判断X是糖蛋白,这体现了细胞膜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3)含水通道的小泡与管腔膜均为生物膜,它们之间的结合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即流动性,读图知水经过管腔膜进入细胞时需水通道蛋白的协助即为协助扩散,而水通过基侧膜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

(4)人体感染该病毒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对抗该病毒的抗体,此抗体与X结合,使抗利尿激素失去了与X结合的机会,导致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因为抗体把自身的物质当作抗原进行攻击,这种免疫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答案] (1)核糖体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2)糖蛋白(蛋白质)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一定的流动性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4)抗体 减弱 自身免疫病

试题详情

10.(2013·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二模)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并参与其他生命活动。下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

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

C.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

D.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

[解析] 碘缺乏时甲状腺激素⑥的合成减少,由于负反馈的调节使激素③、④的含量会增加;渴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血糖调节中枢发出的信息也可作用于肾上腺,从而使血糖升高。

[答案] A

试题详情

9.(2014·北京西城区模拟)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 )

 
尿液
血浆
体积(mL/
单位时间)
Na
(mg/kg)
K(mg/kg)
Na (mg/kg)
K(mg/kg)
注射食盐水前
25
15
35
155
45
注射食盐水后
40
12
30
135
37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解析] 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将抑制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

[答案] B

试题详情

8.(2013·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三模)对健康的实验小鼠依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先静脉注射放射性碘,待小鼠平静后再静脉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随后定时测定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则下列各图能反映其变化规律的是( )

[解析] 静脉注射的放射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注射后,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强度会增大;但注入促甲状腺激素后,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使甲状腺中的放射性减弱。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