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407  121415  121421  121425  121431  121433  121437  121443  121445  121451  121457  121461  121463  121467  121473  121475  121481  121485  121487  121491  121493  121497  121499  121501  121502  121503  121505  121506  121507  121509  121511  121515  121517  121521  121523  121527  121533  121535  121541  121545  121547  121551  121557  121563  121565  121571  121575  121577  121583  121587  121593  121601  447090 

6.(2013·滨州一模)“细胞核重编程”是指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它们就有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细胞的可能,可应用于临床医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项研究验证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细胞核重编程后形成的细胞将不再衰老

C.细胞核重编程的相关基因控制细胞的凋亡

D.该项研究为临床上解决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带来希望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考查理解能力。根据题目信息“细胞核重编程”是指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细胞的全能性是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的个体能力,因此细胞核重编程不能验证动物细胞的全能性。细胞核重编程后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的细胞后,会衰老;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基因的控制下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细胞的程序性的死亡,细胞核重编程是指将人类成熟的体细胞重新诱导回干细胞状态,在这一过程中的相关基因不是控制细胞凋亡。

[答案] D

试题详情

5.科学家发现名为WWP2的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如果用药物抑制这一基因的作用,癌细胞可被有效控制在原发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WWP2基因负责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

C.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

D.WWP2基因的表达可能使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增多

[解析] 癌细胞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A错误;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WWP2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主要攻击和分解体内的一种可阻止肿瘤细胞扩散的天然抑制剂,B错误;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故容易转移和扩散,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可推测,WWP2基因的表达可能使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D错误。

[答案] C

试题详情

4.(2013·青岛一模)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和癌变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过程中某些基因的表达可能会增强

B.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C.动物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体细胞不会发生凋亡

D.凋亡细胞、癌细胞等细胞中基因组成都相同,mRNA都不同

[解析]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细胞凋亡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凋亡细胞、癌细胞等细胞中基因组成都相同,mRNA部分相同。

[答案] A

试题详情

3.(2013·北京四中期中检测)下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化能力减弱

B.⑤⑥⑦的mRNA种类完全不同

C.b过程异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

D.进入c过程的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酶活性降低

[解析] ⑤⑥⑦为分化的细胞,同一生物体的不同分化的细胞中基因是选择表达的。管家基因转录的mRNA是相同的,奢侈基因转录的mRNA不同。

[答案] B

试题详情

2.在造血干细胞分化为B淋巴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发生相应变化的是

( )

A.蛋白质种类    B.基因种类

C.细胞器种类               D.转运RNA种类

[解析]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答案] A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2014·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测试)以下不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验是

( )

A.人工种子的获得

B.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出植株

C.抗虫棉的培育

D.番茄与马铃薯体细胞杂交后培育出植株

[解析] 细胞的全能性指的是植物的体细胞经过组织培养形成新的植株的过程,而人工种子的获得,没有长成新的植株,所以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如果经过组织的培养形成新的植株就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 A

试题详情

13.(12分)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一    图二

(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一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螺旋蛆蝇中存在________在杀虫剂作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电离辐射后,会产生图二所示的基因突变。请阐述你从图二中获得的基因突变的有关信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3)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除第(2)小题中所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不同种蝇的DNA序列,可以确定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图三为编码甲、乙、丙三种蝇呼吸酶的部分基因片段、DNA单链及DNA单链中的碱基序列。

图三

 

如果让c′链和b′链分别与a链混合,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与甲的亲缘关系最近的蝇是________,上述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方面)的证据。

[解析] (1)根据自然选择学说,杀虫剂起到了选择作用,通过选择使抗药个体增加,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2)观察图二可知,A可以通过诱变处理得到多个等位基因,且A→a,a→A,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是可逆的。(3)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所以诱变处理较长时间后才会达到目的。(4)与甲的碱基序列越相似说明其与甲的亲缘关系越近,从图三可以看出,丙与甲相似程度最高。

[答案] (1)抗药性基因突变 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 (2)①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②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 ③基因突变是可逆的 ④基因突变可产生复等位基因(内容正确即可) (3)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4)丙 分子水平上(或分子生物学)

 

试题详情

12.(13分)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材料一 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 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这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_______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竞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__________的结果。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__________变小。

下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VaVb
200
0
VaVa
50
120
VbVc
100
200
VcVc
150
50
VaVc
100
80

(5)计算Va在A种群中的频率____________。

(6)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利用表中数据陈述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2)材料一说明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不能产生后代,所以二者产生了生殖隔离,材料二中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也产生了生殖隔离。

(3)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的结果。

(4)种群的基因库由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构成,所以种群中个体数的减少,会使种群的基因库变小。

(5)A种群中Va的基因频率为:×100%≈33%。

(6)因为A种群中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的基因型为4种,A种群的基因型多于B种群,所以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

[答案] (1)种群 (2)D (3)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4)基因库 (5)33% (6)A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于B种群;因为A种群的基因型为5种,B种群为4种(或A种群基因型多于B种群)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

11.(15分)(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高三联考)科学家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对其动植物和人群进行研究,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将原产于某纬度的一种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再移植到原产地种植,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将植物甲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它们与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对动物乙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岛上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已知甲病致病基因与乙病致病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且Ⅱ7没有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Ⅲ10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

其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仅考虑甲病,Ⅲ9的基因型是______,Ⅲ13的X染色体来自第Ⅰ代的________号个体。若同时考虑甲、乙两病,Ⅲ10的基因型是________。

[解析] (1)将同一物种引种到不同纬度的区域后,不同区域的种群间出现了地理隔离,由于花期不同,不同种群间不能自由传粉,说明出现了生殖隔离。(2)乙种群原来的基因型为DD和dd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所以基因型为Dd的个体占20%,假设种群个体数为100,则D的基因频率=(10×2+20)/200×100%=20%,d的基因频率=80%,第二年D的基因频率=(4×2+32)/200×100%=20%,d的基因频率=80%,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变化,所以该种群没有进化。(3)根据3、4、8号个体的表现型可确定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7号个体没有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两对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因9号个体患甲病,而8号个体不患甲病,所以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因为3号个体患甲病,所以9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13号个体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所以其X染色体只能来自第Ⅰ代的1号个体,10号个体同时患两种病,所以其基因型为XAbY。

[答案] (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可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2)没有 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XAXA或XAXa 1 XAbY

试题详情

10.(2014·中山一中高三模拟)有关生物进化及新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生物进化的过程,就是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细菌进化的原材料来自突变和基因重组

[解析]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形成新物种需要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及自然选择等;细菌为原核生物,其进化的原材料只能来自基因突变。

[答案] C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