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有误的是( )
图甲 图乙 图丙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解析] 读图知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尽管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但毕竟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其增长率表现为不断减小。
[答案] A
6.(2014·南京模拟)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解析] 图示小球藻个体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呈“S”型增长。在起始一段时间内,由于资源条件较优越,种内斗争较小,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加;由于资源、空间有限,随种内斗争加剧,小球藻的增长速率不断减小,由此判定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5.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 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的种群密度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实验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的方法计算鼠类的种群密度
[解析] 因乔木植株较大,选择的样方面积应适当增大;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体积较大、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使用计数板计数时应对培养液进行稀释,而且在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的培养液并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调查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 B
4.下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bc段其天敌捕食的成功率增加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解析] 在bc段,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死亡率逐渐上升,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虽然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在不断增多。图中曲线也显示在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同时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答案] B
3.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调查方法只有标志重捕法
[解析] 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因此选项A错误;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都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因此选项C错误;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D选项错误。
[答案] B
2.(2014·甘肃省河西五市联考)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λ的含义,λ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长,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λ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由图中曲线可知,0~a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a~b年,λ值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b~c年λ值先小于1,然后大于1,因而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c~d年,λ值大于1且较稳定,因而种群呈“J”型增长。
[答案] C
一、选择题
1.(2013·北京房山区二模)下图是种群增长的坐标曲线图,下列关于曲线含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Ⅰ表示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
B.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增长需持续投放饲料等
C.曲线Ⅱ可以表示“温带落叶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随叶季节性生长的变化”
D.曲线Ⅱ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其中在a~b段老年人的数量比例较小。我国人口不断地老龄化,目前我国人口变化处于c~d段
[解析] 曲线Ⅰ种群数量连续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λ”倍,无K值,持续增长,因此曲线Ⅰ表示种群的指数增长模型,A正确。因人工鱼塘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求,故需投放饲料保证鱼正常的能量需求,B正确。温带落叶植物在个别器官或整株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会随着春夏秋冬节气的变化,生长速度也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达到最高点,然后生长速度又减慢以至停止;植物衰老时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光合色素减少甚至丧失,因此可用曲线Ⅱ表示“温带落叶植物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随叶季节性生长的变化”,C正确。曲线Ⅱ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虽然我国人口不断地老龄化,但目前我国人口变化处于b~c段,D错误。
[答案] D
13.(13分)(2013·淄博一中期末)为探究水分、无机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1中土壤含水量相同时施肥组叶绿素含量高于未施肥组,是由于植物除能从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氮元素外,还吸收了更多的________元素。根细胞中与水分的吸收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
(2)在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2中土壤含水量30%时未施肥组光合速率高于施肥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壤含水量80%时施肥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未施肥组,其原因最可能是叶绿体中________含量高。
(3)实验过程中,除水分、无机盐有所不同,其余条件均保持一致,是为了控制________。
[解析] (1)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中含有C、H、O、N、Mg。(2)图2中土壤含水量30%时未施肥组光合速率高于施肥组,是由于土壤含水量低时施肥增大了土壤溶液的浓度,影响了植物吸水。(3)水和无机盐是实验研究的自变量,实验中要排除无关变量。
[答案] (1)Mg 液泡
(2)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影响植物吸水 叶绿素
(3)无关变量
12.(16分)柿子成熟过程中,其贮藏物不断发生转化,柿子逐渐由苦涩变甘甜。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柿子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取已停止生长的青柿子和黄柿子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 mL青柿子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 mL黄柿子的提取液。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c试管呈蓝色,与c试管相比a试管的颜色________,两试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图中能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
(2)为了检测上述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导致果实变甜与成熟度的关系,某同学向b、d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质量浓度为0.1 g/mL NaOH溶液1 mL摇匀,再加质量浓度为0.05 g/mL CuSO4溶液1 mL,水浴加热后比较两试管的颜色深浅就可知道成熟度与这两种物质转化的关系,你认为他的操作正确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生长素含量增加能提高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对青柿子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则青柿子继续成熟时曲线②将呈现出________趋势,曲线①将呈现出________趋势。
[解析] (1)柿子在成熟过程中由苦涩变甘甜与淀粉的转化有关,淀粉逐渐转化为具有甜味的还原糖,因此,青柿子中淀粉含量高、还原糖含量少,黄柿子中淀粉含量少、还原糖含量高;曲线②所示物质随时间变化含量逐渐减少,因此表示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①表示还原糖含量的变化。(2)检测还原糖时,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待测溶液中,并要水浴加热。(3)根据题意可知,对青柿子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后,青柿子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将增加。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淀粉的分解速度将加快,即曲线②加速下降,相应地,还原糖的生成也将加快,即曲线①加速上升。
[答案] (1)较深 淀粉 ② (2)不正确 试剂使用错误(或应将质量浓度为0.1 g/mL 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 g/mL CuSO4溶液等量混合后,再滴入被检测的溶液中) (3)加速下降 加速上升
二、非选择题
11.(11分)根据“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成熟苹果果肉中存在还原糖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糖发生作用,形成________沉淀。
(2)在鉴定花生子叶中的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________,用其染色时,冲洗浮色要用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___________。
(3)鉴定黄豆组织中存在蛋白质时,向组织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的量只需4滴,而不能过量,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注意事项:①斐林试剂极不稳定,其甲液和乙液需________,使用时再临时混合均匀用于实验。②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________________,造成碱性环境,再加试剂________________。③在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中,对试管中溶液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________,试管口不要朝向______________,以免溶液沸腾时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操作和基本知识。
(1)还原糖具有还原性,能将斐林试剂中的Cu2+还原成Cu+,生成Cu2O砖红色沉淀,所以可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的存在。
(2)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苏丹Ⅲ能溶解在酒精中,根据这一性质可用酒精洗去浮色,便于观察。
(3)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形成紫色。若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即CuSO4,CuSO4本身呈蓝色,与试剂A反应产生的Cu(OH)2也呈蓝色,会掩盖生成的紫色,影响实验观察。
[答案] (1)斐林试剂 砖红色 (2)苏丹Ⅲ 能溶解苏丹Ⅲ (3)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4)①分别配制、储存
②A液(0.1 g/mL NaOH溶液) B液(0.01 g/mLCuSO4溶液) ③烧杯底部 实验者或其他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