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424  121432  121438  121442  121448  121450  121454  121460  121462  121468  121474  121478  121480  121484  121490  121492  121498  121502  121504  121508  121510  121514  121516  121518  121519  121520  121522  121523  121524  121526  121528  121532  121534  121538  121540  121544  121550  121552  121558  121562  121564  121568  121574  121580  121582  121588  121592  121594  121600  121604  121610  121618  447090 

7.(2011·北京高考)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解析] 示踪器可检测海龟经过的路线,故可调查其洄游路线;给大雁佩戴标志环,可依据发现佩戴标志环大雁的到达地区来调查其迁徙路线;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进行研究;达乌尔黄鼠是一种生物,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调查群落中生物的种类。

[答案] D

试题详情

6.(原创题)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曲线应为甲

B.图中AE点中代表顶极群落的应为D

C.在图示A点所具有的物种,也可存在于E点,但有可能发生优势取代

D.图中C点处环境条件可能发生了剧烈变化,但CDE变化可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图中曲线甲表示的是初生演替;AE中,BD点物种变化幅度较大,不属顶极群落;图中C点是个拐点,说明环境因素发生了剧烈变化,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物种多样性降低。

[答案] B

试题详情

5.

(2013·河北省石家庄高三二模)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

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解析] 该图形是典型的捕食曲线,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M点乙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捕食关系中两种群数量的变化能够体现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两种群数量的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

[答案] D

试题详情

4.(2013·北京东城二模)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

[解析]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的过程中,群落营养结构由简单→复杂的过程,物种丰富度由小→大,优势种会随着演替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由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转变为乔木优势物种,食物链也越来越交错复杂,这种演替为次生演替。

[答案] A

试题详情

3.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硬木林阶段找不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

B.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

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变

D.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解析] 在硬木林阶段仍可能找到生活在草地阶段的植物种类。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B

试题详情

2.(2013·全国重点中学冲刺)蝼蛄主要以农作物的根为食,对农作物危害很大。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年的5~7月间,蝼蛄都呈“J”型增长

B.从总体来看,这三年每年年底蝼蛄的数量都很少,因此不必进行防治

C.从三年的统计状况来看,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约为10只

D.每年10~11月份引起蝼蛄种群数量骤减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天敌数量的增加

[解析] 每年的5~7月,温度适宜,农作物繁盛,蝼蛄的生存条件接近理想条件,因此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因在作物生长期蝼蛄数量较多,对作物危害很大,在年底蝼蛄数量少的时候应进行防治。每亩农田中蝼蛄的最大容纳量不应仅以过冬期的数量为依据。从总体来看,每年蝼蛄的种群数量都会随季节变化而剧烈波动,因此引起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食物来源。

[答案] A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2013·海南高考)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解析] 甲地植被消失,地下部分保留,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生物全部消失,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甲地因气候适宜,若没有外力干扰,可重现森林,B正确;初生演替最先定居的是地衣,然后是苔藓,C正确;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D正确。

[答案] A

试题详情

13.(12分)(2014·黄冈中学检测)为探究KHCO3对水稻四叶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称取3 g四叶龄水稻叶片,均分为两份,分别做如下实验。(实验中使用的氧电极可测量溶液中O2变化的速率)

实验一:采用差速离心法将一份叶片制备叶绿体,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在适宜光照、20 ℃恒温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O2释放速率。

实验二:将另一份叶片切成约1.0 mm×1.0 mm小块,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KHCO3溶液中,在适宜光照、20 ℃恒温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O2释放速率。

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随着KHCO3溶液浓度的升高,叶绿体、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均________,原因是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__增加导致的。

(2)在相同KHCO3溶液浓度下,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绿体的O2释放速率。原因可能是叶切片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一部分被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第(2)题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设计以下实验方案,请补充。

称取________ g四叶龄水稻叶片,切成约1.0 mm×1.0 mm小块,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0.01、0.05、0.1 mol·L1的KHCO3溶液中,在____________条件下,分别用氧电极测定其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从实验结果看出,随着KHCO3溶液浓度的升高,叶绿体、叶切片的O2释放速率均上升,原因是KHCO3能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CO2

(2)在相同KHCO3溶液浓度下,叶切片O2释放速率比叶绿体O2释放速率小,因为叶切片细胞呼吸消耗部分O2

(3)要验证叶切片消耗O2,只需在相同温度的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叶切片的O2消耗速率。

[答案] (1)上升 CO2浓度 (2)小于 呼吸作用消耗 (3)1.5 黑暗、20 ℃恒温 O2消耗速率(或呼吸速率)

 

试题详情

12.(14分)(2013·浙江高考)为研究某植物对盐的耐受性,进行了不同盐浓度对其最大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根相对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表。

 

注:相对电导率表示处理细胞与正常细胞渗出液体中的电解质含量之比,可反映细胞膜受损程度。

请据表分析回答:

(1)表中最大光合速率所对应的最小光强度称为________。与低盐和对照相比,高盐浓度条件下,该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________,原因是CO2被还原成________的量减少,最大光合速率下降;而且有机物分解增加,________上升。

(2)与低盐和对照相比,高盐浓度条件下,根细胞膜受损,电解质外渗,使测定的________升高。同时,根细胞周围盐浓度增高,细胞会因________作用失水,造成植物萎蔫。

(3)高盐浓度条件下,细胞失水导致叶片中的  增加,使气孔关闭,从而减少水分的散失。

[解析] 分析实验结果,结合所学植物代谢的相关内容作答。(1)某植物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强度称为该植物的光饱和点。有机物积累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高盐浓度条件下这个差值小,故有机物积累量减少,一方面是因为CO2被还原成三碳糖的量减少,光合速率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有机物分解增加,呼吸速率上升。

(2)根据表注关于相对电导率的解释可知,在高盐浓度条件下,根细胞膜受损,电解质外渗,就会使测定的根相对电导率升高,进而造成外界盐浓度升高,导致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而萎蔫。

(3)脱落酸可使气孔关闭,以降低蒸腾速率。

[答案] (1)光饱和点 减少 三碳糖 呼吸速率 (2)根相对电导率 渗透 (3)脱落酸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

11.(14分)下图甲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株小麦叶片叶绿体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有时多云)的变化过程,图丙和丁表示不同外界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请据图分析:

      甲       乙

       丙      丁

(1)在图甲a上发生反应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发生的能量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曲线中,合成有机物的时段为________,AB和IJ段C3含量较高,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ATP和[H]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3)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以用________图来说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4)丙图中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__________;丁图中Q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__________。

(5)抗旱植物具有适应干旱环境的一系列生理特点。例如根系发达,并且根毛细胞液泡中贮存的氨基酸、糖类等代谢产物的浓度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1)图甲表示叶绿体,a表示基粒,基粒上发生的是光反应,发生光反应的条件是光、色素和酶,光反应的能量转化为光能转化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

(2)图乙的曲线表示叶绿体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有时多云)的变化。在夜间,没有光照,叶绿体中不能产生ATP和[H],C3不能被还原,C3化合物的含量高,在有光照的白天,叶绿体中产生ATP和[H]将C3还原,C3的含量降低,因此合成有机物的时段为C3含量降低的时段。G点与F点相比C3化合物含量更低,原因是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C3化合物的合成减少,叶绿体中ATP和[H]由于消耗减少而含量较高。

(3)干旱初期,小麦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可用图丁说明。

(4)丙图中P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光照强度,丁图中Q点,限制小麦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CO2浓度和温度。

(5)抗旱植物细胞液的浓度较高,吸水能力较强。

[答案] (1)光、色素、酶等 光能转化为[H]和ATP中的化学能

(2)B—I 无光不进行光反应,C3不能被还原 高

(3)丁 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

(4)光照强度 CO2浓度、温度 (5)较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