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如图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连接的一种形式,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电信号达到“1”时,依赖“3”结构中的化学物质传递到Ⅱ,但到达Ⅱ时又转换为电信号 ②每个神经元都只有一个轴突,但Ⅰ结构可以是多个,因此一个神经元可以与多个其他神经元的Ⅱ结构构成这种连接 ③突触的连接方式只有轴突一胞体 ④同一个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递质,或者是兴奋性的,或者是抑制性的 ⑤“3”结构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⑥正常情况下,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15、某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测量装置及结果如图1所示。图2是将同一测量装置的微电极均置于膜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甲处的钾离子浓度比乙处低
B、图2测量装置所测电压为+70mv
C、图2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先呈正值后呈负值。
D、图2中若在C处给予适宜刺激的同时,B处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测量装置所测电压呈正值
14、如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的正确的是 (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由于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a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13、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血糖的平衡可以通过A→C→D→F和H→D→F途径进行调节
B、处于炙热环境中可通过A→B途径使散热大于产热
C、G过程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D、E过程具有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正常相对稳定水平的作用
12、右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
C、Ⅲ表示肾脏,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皮肤,是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
11、如图是一生物概念填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温度和渗透压。
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
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与其他器官或系统也有关
D、内环境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一样,其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
10、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某人患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
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
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组织液
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
9、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图甲是生长素合成与分解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赤霉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探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是否对幼苗施加赤霉素溶液是该实验的单一变量
B、如果幼苗1施加了赤霉素,则放置琼脂块的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
C、实验小组如果继续探究赤霉素提高生长素含量的机理,可以提出两种假设;赤霉素促进了生长素的合成或抑制了生长素的分解
D、幼苗1和幼苗2可以来自不同种类、生长状况不同的植株
8、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胚轴生长速率(相对值) |
30 |
29 |
30 |
10 |
8 |
7 |
7 |
8 |
28 |
30 |
32 |
40 |
A、用CaCL2溶液处理的时间在10~15min之间
B、CaCL2可能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
C、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是35min后
D、赤霉素可能增加了细胞壁中的Ca2+
7、关于右图中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是是 ( )
A、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f,则背光面
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为大于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向地性,茎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h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可能大于h。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