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下列属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 陶瓷具有耐酸、耐碱性 B. 液氧用作火箭升空的助燃剂
C. 熟石灰与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 D. 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5.201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
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质子数和中子数
4.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O B.O2 C.O2- D.H2O2
3.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空气 B.水 C.汞 D.氧气
2. 2014两会“实名制”矿泉水亮相,服务员们 “沏茶倒水”的场景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为每名委员提供一瓶矿泉水,而且每瓶矿泉水上还贴有委员名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种做法是倡导节俭新风
B.水是人体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
C。矿泉水中的矿物质钙、锌、铁、硒都属于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
D.灌装矿泉水的塑料瓶子由聚乙烯材料制作而成
一、选择题
1.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今年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系可吸入颗粒物,其直径比分子小
B.空气质量级别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C.“水华”与“赤潮”诱发的根源不同
D.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5题、第38题和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6.(13分)
Ⅰ: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在医药上作补血剂。为测定补血剂中铁元素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 滴定法 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测定铁元素的含量。
反应原理:5Fe2++MnO+8H+===5Fe3++Mn2++4H2O
(1)实验前,首先要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MnO4溶液250 mL,配制时需要的仪器除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外,还需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上述实验中KMnO4溶液需要酸化,用于酸化的酸是________。
A.稀硫酸 B.浓硝酸 C.稀硝酸 D.稀盐酸
(3)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滴定方式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夹持部分略去)(填字母序号)。
方案二 重量法 操作流程如下:
(4) 步骤②是否可以省略,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④中一系列操作依次是:过滤、洗涤、________、冷却、称量。
II: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浅绿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或(NH4)2SO4都要小。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图1
步骤1:铁屑的处理。将废铁屑放入热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几分钟后,用图1所示方法分离出固体并洗涤、干燥。
步骤2:FeSO4溶液的制备。将处理好的铁屑放入锥形瓶,加入过量的3 mol·L-1H2SO4溶液,加热至充分反应为止。趁热过滤(如图2所示),收集滤液和洗涤液。
图2
步骤3: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向所得FeSO4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乙醇洗涤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图1分离方法称为________法。
(2)步骤2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趁热过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3加热浓缩过程中,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NH4Al(SO4)2是食品加工中最为快捷的食品添加剂,用于焙烤食品,工业上常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来生产铵明矾NH4Al(SO4)2•12H2O,其工艺流程图如下.
(1)流程图中X的电子式 , Y为 (填化学式)溶液
(2)反应Ⅱ的离子方程式为
(3)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的名称是
(4)反应Ⅵ的化学方程式为
(5)对铵明矾NH4Al(SO4)2·12H2O高温分解的气体产物的预测不合理的是 。
A.NH3、N2、SO2、H2O B.NH3、SO3、H2O
C.NH3、SO2、H2O D.NH3、N2、SO3、SO2、H2O
(6)若同时制取铵明矾和硫酸铝,通过控制硫酸的用量调节两种产品的产量。若欲使制得的铵明矾和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投料时铝土矿中Al2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
(7)向硫酸铝铵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4NH4Al(SO4)2+3Ba(OH)2=2(NH4)2SO4+3BaSO4↓+ Al2 (SO4)3+2Al(OH)3↓
B.2NH4Al(SO4)2+4Ba(OH)2=(NH4)2SO4+3BaSO4↓+Ba(AlO2)2
C.2NH4Al(SO4)2+3Ba(OH)2=(NH4)2SO4+3BaSO4↓+2Al(OH)3↓
D.NH4Al(SO4)2+2Ba(OH)2=NH3·H2O+2BaSO4↓+ Al(OH)3↓
28.(15分)目前,“低碳经济”备受关注,CO2的产生及有效开发利用成为科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某反应的平衡表达式为:它所对应的化学反应为:__ ___
(2)—定条件下,将C(s)和H2O(g)分别加入甲、乙两个密闭容器中,发生(1)中反应:其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容器 |
容积/L |
温度/℃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
|
C(s) |
H2O(g) |
H2(g) |
||||
甲 |
2 |
T1 |
2 |
4 |
3.2 |
8 |
乙 |
1 |
T2 |
1 |
2 |
1,2 |
3 |
①T10C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
②乙容器中,当反应进行到1.5min时,H2O(g)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 (填选项字母)。
A. =0.8 mol·L-1 B. =1.4 mol·L-1 C. <1.4 mol·L-1 D. >1.4 mol·L-1
③丙容器的容积为1L,T1℃时,按下列配比充入C(s)、H2O(g)、CO2(g)和H2(g), 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与甲容器完全相同的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A. 0.6 mol、1.0 mol、0.5 mol、1.0 mol
B. 0.6 mol、2.0 mol、0 mol、0 mol
C. 1.0 mol、2.0 mol、1.0 mol、2.0 mol
D. 0.25 mol、0.5 mol、0.75 mol、1.5 mol
(3)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家利用从烟道气中分离出CO2与太阳能电池电解水产生的H2合成甲醇,已知CH3OH、H2的燃烧热分别为:△H=-725.5kJ/mol、△H=-285.8kJ/mol,写出工业上以CO2、H2合成CH3OH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2CO2(g)
+ 6H2(g)
CH3OCH3(g) + 3H2O(g)
已知一定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见下表:
投料比[n(H2)
/ n(CO2)] |
500 K |
600 K |
700 K |
800 K |
1.5 |
45% |
33% |
20% |
12% |
2.0 |
60% |
43% |
28% |
15% |
3.0 |
83% |
62% |
37% |
22% |
①该反应的焓变△H 0,熵变△S___0(填>、<或=)。
②用甲醚作为燃料电池原料,在碱性介质中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若以1.12 L·min-1(标准状况)的速率向该电池中通入甲醚(沸点为-24.9 ℃),用该电池电解500 mL 2 mol·L-1 CuSO4溶液,通电0.50 min后,理论上可析出金属铜 g。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可命名为3,7-二甲基-4-乙基辛烷
B.环己醇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可能共平面
C.谷氨酸分子(α- 氨基戊二酸)缩合只能形成1种二肽(不考虑立体异构)
D.在一定条件下,1.0 mol的最多能与含3.0 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
12.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图甲)的传感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b流向电极a
C.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 + 4O2- - 8e- = CO2 + 2H2O
D.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O2- 通过时,电子转移2 mol
11.某同学用沉淀法测定Na2CO3和NaOH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有关叙述如下。①可以使用MgCl2溶液作沉淀剂,使OH-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 ②检验CO是否完全沉淀的操作方法是取上层清液,向其中继续滴加沉淀剂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继续生成 ③用BaCl2溶液代替CaCl2溶液作沉淀剂,优点是能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 ④用BaCl2溶液代替CaCl2溶液作沉淀剂,优点是CO能100%转化为沉淀。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都正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