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18  12126  12132  12136  12142  12144  12148  12154  12156  12162  12168  12172  12174  12178  12184  12186  12192  12196  12198  12202  12204  12208  12210  12212  12213  12214  12216  12217  12218  12220  12222  12226  12228  12232  12234  12238  12244  12246  12252  12256  12258  12262  12268  12274  12276  12282  12286  12288  12294  12298  12304  12312  447090 

第3课时:讲读课文第14至18段,背诵第17、18两段。 

第4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

预习要求:

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

(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

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试题详情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

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

第1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1至5段。

第2课时:讲读课文第6至13段。

试题详情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试题详情

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试题详情

2.归纳虚词“以”、“哉”、“所”的用法。

三、找成语,学典故

要求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成语,不少于三个,并且释义,教师总结。

明确:(1)居安思危:处于安逸的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左传?襄公十一年》)

(2)载舟覆舟: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可以推翻统治者。(《旬子?王制》)

(3)垂拱而治:君王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尚书?武成》)

(4)择善而从(之):挑选其中的好的采纳(或采用)。(《论语?述而》)

(5)善始善终: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献书报燕惠王》)

本文是篇奏疏,虽以进言为务,不事雕琢,但写得声情并茂,文质兼美,文章骈散结合,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运用比喻、排比,使文章生动有力。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学目的】

试题详情

1.提问完成课后练习四,重在翻译。

试题详情

2.用课后练习一提问,学生背诵回答。

二、虚词的归纳

试题详情

1.个人背诵、集体背诵与部分(段落)背诵、全篇背诵结合。

试题详情

2.完成课后练习四、五。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步骤

一、背诵课文

试题详情

1.结合课后练习一,背诵全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