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2115  122123  122129  122133  122139  122141  122145  122151  122153  122159  122165  122169  122171  122175  122181  122183  122189  122193  122195  122199  122201  122205  122207  122209  122210  122211  122213  122214  122215  122217  122219  122223  122225  122229  122231  122235  122241  122243  122249  122253  122255  122259  122265  122271  122273  122279  122283  122285  122291  122295  122301  122309  447090 

7.(2014•湖北)①酸奶②肥皂水③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考点: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显酸性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显酸性物质的pH小于7,显碱性物质的pH大于7
解答:
解: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pH小于7;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食盐水的pH等于7.
答案: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溶液pH与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酸碱性覆盖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试题详情

6.(2014•湖北)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过滤时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B.
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C.
制取氧气实验中,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立即收集
 
D.
在烧杯中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的溶解;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制取氧气实验中,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以防止收集的气体不纯净,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烧杯中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氯化钠的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试题详情

5.(2014•湖北)以下是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
 
C.
氯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D.
每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
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
A、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判断分子的变化;
B、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判断原子的变化;
C、根据应前后氯元素的存在分析化合价;
D、根据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解答.
解答:
解:
A、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A正确;
B、由反应前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故B正确;
C、由图中可知,该反应前氯元素的化合价是零,应前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故C错误;
D、由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每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答案:C.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充分理解“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试题详情

4.(2014•湖北)宇宙飞船上的天线是由钛镍形态记忆合金制造的,如图为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所获取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钛的核电荷数为22
B.
钛的元素符号为Ti
 
C.
钛是一种金属元素
D.
钛的相对贩子质量为47.87g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Ti,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钛,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选: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中每格所含元素的有关知识,知识点简单,比较容易作答.

 

试题详情

3.(2014•湖北)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因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分子质量很小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非吸烟者往往因吸烟者吸烟造成被动吸烟,是因为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非吸烟者被动吸入二手烟而危害健康.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间隙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造成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与分子质量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试题详情

2.(2014•湖北)霓虹灯让我们的生活亮丽多彩,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考点:
常见气体的用途.
专题:
空气与水.
分析:
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呈现不同颜色的光,可做光源,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所以稀有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解答:
解:灯管中充入稀有气体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可做光源,例如充入氖气发红光,充入氙气,发白光等.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2014•湖北)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木柴劈成块
B.
西瓜榨成汁
C.
残雪化成水
D.
高粱酿成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木柴劈成块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西瓜榨成汁的过程只是从西瓜中分离出西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残雪化成水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高粱酿成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试题详情

五、

20.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从物质组成元素的角度,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反应。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⑴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⑵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写出S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如果放出的是O2和H2,你认为方案中的安全隐患是             

丙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          ,若不发出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探究]经丙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思维拓展]

⑴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显           (填酸性或碱性)。

⑵不通过称量,如何判断S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呢?有一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

一方案不严谨,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另提供一套该装置,需要补做的实验是          

晋原初中教育集团2013级中考一诊检测

试题详情

19.(7分)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的起到     作用。

(2)用图(二)装置可收集和干燥氧气:若烧瓶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a”或“b”)端通入。

(3)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碱石灰(碱石灰是烧碱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图(三)中装置②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_(填字母)。 

 A. NaOH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浓硫酸

试题详情

四、

18.(9分)A为黑色固体,A、C、D、Y都是氧化物,E是单质,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X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为    和________,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F溶液显浅绿色,其中所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

(2) 反应③中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分别写出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Z+X+X+K]

          ,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3) 指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