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验与探究
17.(2分)(2014•湖北)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基石.
(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 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 ,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 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考点: |
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玻璃仪器的洗涤. |
专题: |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分析: |
(1)根据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用试管刷刷洗试管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
解答: |
解:(1)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 (2)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损坏试管. 故答案为:(1)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2)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16.(2014•湖北)A、B、C、D、E、F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如图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问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 CaCO3 .
(2)写出E→F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
(3)图示转化关系中涉及到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置换反应 .
考点: |
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 |
框图型推断题. |
分析: |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D是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是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B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故A可能是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故E是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故F可能是氢氧化钠,据此解答. |
解答: |
解: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故D是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是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B可能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故A可能是二氧化碳;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故E是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钠相互转化,故F可能是氢氧化钠,带入框图,推断合理; (1)D是碳酸钙,故填:CaCO3; (2)E是碳酸钠,F是氢氧化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D生成C是分解反应,C生成B是化合反应;B转化生成F是复分解反应;E生成F是复分解反应;F生成E不是基本反应类型;B和C的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A转化生成D的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E生成A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A生成E的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故不涉及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
点评: |
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依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推断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
15.(2014•湖北)金属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将一小块金属放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发生剧烈反应,溶液变成红色,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
考点: |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
|
分析: |
根据题意,将一小块金属放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发生剧烈反应,溶液变成红色,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燃性气体为氢气,能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生成的一种碱(氢氧化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
|
解答: |
解:将一小块金属放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水中,发生剧烈反应,溶液变成红色,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燃性气体为氢气,能溶液变成红色是因为生成的一种碱(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故答案为:2Na+2H2O=2NaOH+H2↑. |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
14.(2014•湖北)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
考点: |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
专题: |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
分析: |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判断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
解答: |
解:(1)P点是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含有为: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解将t2℃时A、B、C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是A=B>C,所以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温度降温到t1℃时,A、B仍为饱和溶液,且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C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降温后质量分数不变,小于t1℃时A的质量分数,故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B>A>C. 故答案为:(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B>A>C. |
点评: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表示的意义,知道了溶解度如何比较大小,溶解度的概念,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并能结合题意分析解答. |
13.(2014•湖北)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当x﹣y=10时,该粒子是 原子 (填写“阴离子”、“阳离子”或“原子”).
(2)当y=8时,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粒子的符号是 S2﹣ .
考点: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
专题: |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
分析: |
(1)1)若x﹣y=10,说明该粒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可知其种类. (2)根据题意,当y=8,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可以确定其核内质子数,进而写出阳离子的符号. |
解答: |
解: (1)若x﹣y=10,说明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表示的是原子. (2)当y=8,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其核内质子数是16,该粒子表示的是,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答案: (1)原子 (2)S2﹣ |
点评: |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
12.(2014•湖北)以铁为代表的金属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1)铁锅作炊具主要利用铁的 导热 性;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应具有 热固 性(填“热塑”或“热固”).
(2)将铁粉投入含有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Cu和Ag .
考点: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塑料及其应用. |
专题: |
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 |
分析: |
(1)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塑料包括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解答: |
解:(1)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了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铁锅手柄上使用的塑料,受热时应该不容易变形,所以应该使用热固性塑料. 故填:导热;热固; (2)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铁先与硝酸银反应后再与硝酸铜反应.根据题意可以知道,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说明加入的铁已经把硝酸铜中的铜和硝酸银中的银完全置换出来了,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银. 故答案为:(1)导热;热固;(2)Cu和Ag. |
点评: |
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并且会灵活运用. |
11.(2014•湖北)水是生命的源泉.生活中所用的自来水属于 混合物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利用 加热煮沸 的方法既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除去水中的细菌;最清洁的燃料氢气可由电解水的方法获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考点: |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硬水与软水;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
专题: |
空气与水. |
分析: |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加热煮沸能杀死水中的细菌,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根据电解水反应原理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
解答: |
解:自来水中含有水、矿物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加热煮沸能杀死水中的细菌,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转化为不溶性钙镁化合物,故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除去水中的细菌;电解水产生了氢气和氧气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答案为:混合物;加热煮沸;2H2O2H2↑+O2↑. |
点评: |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区分、硬水与软水的转化方法、电解水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二、填空与解答
10.(2014•湖北)生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CH4 (写化学式).
(2)在厨房把饭做好后,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移走可燃物 .
考点: |
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
专题: |
化学与能源. |
分析: |
(1)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解答; (2)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 |
解答: |
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关闭燃气阀门后,可燃物消失,灶具的火焰也随之熄灭,其原理是控制移走可燃物. 答案:(1)CH4; (2)移走可燃物. |
点评: |
此题是一道生活实际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所学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
9.(2014•湖北)完成对四组无色溶液成分探究后,小江记录了以下四组数据,其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
A. |
H2SO4 Na2SO4 KNO3 |
B. |
CuSO4 H2SO4 NaCl |
|
C. |
NaOH NaCl HCl |
D. |
H2SO4 Na2CO3 NaNO3 |
考点: |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
专题: |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
分析: |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
解答: |
解:A、三者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没有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三者之间不反应,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HCl和NaOH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H2SO4和Na2CO3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
点评: |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是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
8.(2014•湖北)要除去CaCl2溶液中的稀盐酸得到纯净的CaCl2溶液,最好的方法是加入( )
|
A. |
生石灰 |
B. |
石灰石 |
C. |
熟石灰 |
D. |
苛性钠 |
考点: |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盐的化学性质. |
专题: |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
分析: |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
解答: |
解:A、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除去杂质但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石灰石难溶于水,再过滤除去石灰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熟石灰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苛性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
点评: |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