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下列名句反映的哲理与其一致的是
①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③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④天时人事同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天文学家通过分析150光年外一颗白矮星周围的岩石碎片,发现他们可能是含有大量水分的行星留下的残骸。这是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含水行星的残骸,表明很久以前那里可能有类似地球的宜居行星。材料说明
①真理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运动 ④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热门话题,人们纷纷感慨年华易逝、岁月无情。这说明
①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②事物的性质是时刻变化着的
③时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时间长短取决于主体的感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为客观评价我国中小学理科教材的难度,我国进行了大规模国际比较,结果显示,其难易程度在国际上处于中等水平,证明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与教材难度没有直接关系。这种做法
A. 体现了意识能改造事物 B.证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D.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5. 右图漫画《两个和尚》给我们的哲理启示是
A.实践指导认识,要念好改革之“经”
B.人民创造历史,要调动人民之“智”
C.实践是认识的归宿,要重视改革之“行”
D.认识能反映实践,实践是认识之“源”
4.为减少有消化问题病人对药物的依赖,研究人员成功开发了内装微型电动机、不含有任何药物成分的新型药丸,通过随意控制微型电动机使药丸振动而促进消化。这表明
①运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认识产生于人类实践的需要 ④主观需要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3.“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指因心灵美常使人产生对外貌的“审美错觉”。从中可知
①认识受主体因素的限制 ②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科学家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发现宇宙正在加速扩张,第一次提出了“暗能量”(是一种不可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存在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这
①会使物质概念发生改变 ②质疑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③证明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④佐证了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一、选择题
1. 哲学并不是高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这是因为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思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③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1.(1)次生 负反馈调节
(2)B、D (3)N+R 2100 (4)4.5×107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
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
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
:http://www./wxt/list.aspx?ClassID=3060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