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49  12157  12163  12167  12173  12175  12179  12185  12187  12193  12199  12203  12205  12209  12215  12217  12223  12227  12229  12233  12235  12239  12241  12243  12244  12245  12247  12248  12249  12251  12253  12257  12259  12263  12265  12269  12275  12277  12283  12287  12289  12293  12299  12305  12307  12313  12317  12319  12325  12329  12335  12343  447090 

1.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

试题详情

4.教师稍做提点,再聆听录音,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五.整体感知

播放《雨霖铃》MTV,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试题详情

3.再请学生试读

试题详情

2. 教师指导

① 寒蝉凄切――“凄”字要读得长,“切”字要短促,要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学生读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没有读出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

试题详情

1.选学生代表朗读,另外的学生进行评点。

试题详情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雨霖铃》MTV; flash唱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

“渭城朝雨燕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许浑在宣城谢公亭送别友人后写的诗。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牌简介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三.柳永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钓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试题详情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试题详情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点染”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试题详情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试题详情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