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150  12158  12164  12168  12174  12176  12180  12186  12188  12194  12200  12204  12206  12210  12216  12218  12224  12228  12230  12234  12236  12240  12242  12244  12245  12246  12248  12249  12250  12252  12254  12258  12260  12264  12266  12270  12276  12278  12284  12288  12290  12294  12300  12306  12308  12314  12318  12320  12326  12330  12336  12344  447090 

2、学生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边板书:

典型意象:酒、柳、风、月

试题详情

1、教师引入:下片字字珠矶,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同样是写景但下片词人写到了一些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风、月,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讨论3分钟,谈谈看法。

试题详情

6、学生深情背诵上片。

(二)学习下片,重点鉴赏典型诗歌意象。

试题详情

5、教师示范朗读一遍,将所储备的感情传染给学生。

试题详情

4、教师点拨名句,深化学生理解,重点从朗读的角度分析(视学生掌握情况决定详略分析):

例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开首三句,简单看,只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然而细心留意,景物特点:“蝉”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蝉,秋有萧索感爱,而蝉在凄凉急促地鸣叫,傍晚时分让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带凉意。再看词人,一个“对”让我们联想到他的动作可能是“呆”对着长亭。这样,这里的景已不是单纯的景物。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见这里侧重的是在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先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这句要读得凄凉、落寞。

例二:“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两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都门”是指汴京门外。“帐饮”是说搭起帐篷请行人吃酒,古人离别饯行离不开酒。“无绪”是当时心绪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现。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

例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想到从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阴影。这句要读出苍茫、孤独味来。

试题详情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试题详情

2、学生分小组讨论。

试题详情

1、教师:写景抒情诗的最大特点是“情景交融”,俗话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在作者笔下,一景一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饱含着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大家讨论几分钟,试以上片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选择什么意象)来准确传情的。同时,作者在人物形象上也进行了细腻的刻画,试举例说说。

试题详情

3.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明确: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

六、词句鉴赏

(一)分析上阕的情与景的关系,重点鉴赏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试题详情

2.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