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303  12311  12317  12321  12327  12329  12333  12339  12341  12347  12353  12357  12359  12363  12369  12371  12377  12381  12383  12387  12389  12393  12395  12397  12398  12399  12401  12402  12403  12405  12407  12411  12413  12417  12419  12423  12429  12431  12437  12441  12443  12447  12453  12459  12461  12467  12471  12473  12479  12483  12489  12497  447090 

20.

招领启事

本人于3月13日早上,在人民公园拾得皮包一个,内装人民币若干,及银行卡等物。

请失主速与红星路邮政局刘大海联系。

电话:56378996。

                                                       刘明礼

                                                        ×月×日

(格式正确2分,内容正确即物件的数量、特征不应太具体2分,联系人正确1分,联系电话1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写招领启事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标题:首行正中部位写明“招领启事”。②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启事的内容,内容多的,要逐条说

明。对于招领启事的有些内容,如物件的数量、特征等不应该写太具体,防止冒领,但联系地点及方法要具体。③署名和日期:正文之后右下方分两行写启事者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及启事日期。

七、(60分)

试题详情

19.(4分)例1:盛世腾飞基昨日;神州崛起看今朝

例2:五千载华夏源远流长;六十年中国日新月异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情景写对联的能力。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对联的基本特点:上下两句词组结构、句式要相同,字数要相等,相对词性要相同,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除此之外,还必须符合“国庆”这一特定情境。

试题详情

18.例1:消费者青睐价格低功能多的山寨机。例2:价格低功能多的山寨机受青睐。(山寨机、价格低、功能多、青睐4个要点,每个1分,意思一致即可,句子通畅1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炼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思路:准确筛选文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丢失。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冗余信息,以保证语句简洁。

试题详情

本题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要在认真审读题干关键词语“朱门”“路边”“跨过”“‘诗人’走向‘诗圣’”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文章。答题区间在3、4、6、7段。披文入情,理清文脉,会发现杜甫成为诗圣的关键在于“无论自己如何艰难,都有一种强烈的救世济民的意识”。

六、(15分)

试题详情

17.①杜甫一生漂泊,颠沛流离,亲自品尝了一个时代的苦难;②杜甫自己身处苦难,仍然忧国忧民,关心江山社稷、天下苍生;③诗人杜甫见证和记录了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难;④强烈的儒家救世济民的使命感,使得杜甫和杜甫的诗歌都超越了一己悲欢。(答对1点2分,答对任意3点6分)

试题详情

16.承上启下。承上文对杜甫身世、思想的评述,转入通过杜甫的诗句对杜甫进行解读。(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过渡手段的理解。首先要弄懂这一段本身表达了什么内容,然后思考它与上下文的关系以及在全文的位置。本处起过渡作用,重在启下。

试题详情

15.(1)唐代的社会生活反映在杜甫的诗歌里,(1分)他的诗歌留传后世,(1分)后世的人们可以借此了解唐代。(1分)

(2)屈原、诸葛亮、李白都像杜甫一样怀着治国安邦的理想,(1分)虽然最终都没有实现,(1分)但他们的人生却因此壮丽辉煌,充实而富有价值。(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要求考生透过表层文字,挖掘隐含信息。考生要联系上下文、主旨把握关键词的语境义。关键词理解了,整个句子的含义就迎刃而解了。有修辞手法的,要特别关注修辞手法。

试题详情

14.①杜甫秉性坚定执着,李白秉性自信洒脱。②杜甫是一个虔诚认真的儒士,儒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李白不仅受儒家还受道、释、侠等多家思想影响。③杜甫进京较晚,长安“大戏”接近“尾声”,唐帝国盛极而衰。④面对帝国的由盛转衰,杜甫执著于现实,清醒面对,李白则选择了超脱现实。(答对1点2分,答对任意3点6分)

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同时兼涉对学生语文素养积淀的考查。只要注意文中“帝国阴影”“所以”“孔子”“认真”“艰难”等关键词,再结合平时所学,不难得出答案。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的生平、思想在初高中的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涉及。

试题详情

13.(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秋风萧瑟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战地黄花分外香

(2)川泽纡其骇瞩  虽令不从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杜鹃啼血猿哀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本题除了传统的填写上句或下句,还有情景默写。必须对记忆的内容有深刻理解。另外考生备考时不能只孤立地记忆名句,要句不离篇。

五、(22分)

试题详情

11.(1)陈于陛与同僚两次申诉救助,并单独上疏请求皇上宽恕,都不被采纳。

(2)但是皇帝拒绝劝谏更加严重,君臣隔绝不通(或“意见不合,彼此隔阂”,意思相近即可)。陈于陛脸上显现着忧虑的神色,不能弥补挽救,在供职的地方多次看着日影叹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划线处各1分,大意正确2分。第一句4分,第二句6分。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注意关键字词以及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的落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词表现手法的能力。杜鹃是这首词的主要意象,但上片还写到了楼台、翠微、花、流莺,可见是衬托。再结合各意象的特点分析,可以确定是反衬。

(2)漂泊他乡之愁,思念家乡之情,有家难归、身不由己之叹。(2分)。“行人”行走在绚烂春色中,心情本来是愉悦的,但因为杜鹃殷勤的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但是抒情主人公虽然思乡情切,却不能自主,杜鹃的多情只能徒增烦恼。(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抒发的感情的把握。题干已经告诉了我们思考的方向。一要抓住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句,二要联系全词,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答案要准确全面。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