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344  12352  12358  12362  12368  12370  12374  12380  12382  12388  12394  12398  12400  12404  12410  12412  12418  12422  12424  12428  12430  12434  12436  12438  12439  12440  12442  12443  12444  12446  12448  12452  12454  12458  12460  12464  12470  12472  12478  12482  12484  12488  12494  12500  12502  12508  12512  12514  12520  12524  12530  12538  447090 

16.作者在第七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老妇人?这么写有什么好处?(6分)

 

 

试题详情

15.文章结尾处“永恒的光明”“另一种永恒的光明”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试题详情

14.作者在开篇先写到俄罗斯街头的雕像和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这样安排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6分)

 

 

试题详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在京师的所见所闻。今日扬州正如鲍照《芜城赋》所写情景的说法,引起作者极大关注和悲怆。这一段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极为丰富,以下的观察、记叙、议论、感慨均由此引发。

  B.文章写作者应请凭吊蜀岗,一路所见,故园酒肆,多依然如故,扬州“冶华”独领江淮,不减当年。

  C.文章写士人、歌妓造访,亦引起联想而作今昔之比。目的是写士风世情,作者虽已发现今昔之别,但也只能捕捉到昔时的流风余韵,并未发现如《芜城赋》所写的风雨飘摇、一片悲泣的凄惨现象。

  D.作者由耳闻目睹.并且抚今追昔,想到以前看到的扬州的情景,体验到扬州虽未败残,但已露衰落之迹,从而浮想联翩,联系个人身世,颇多盛衰之叹。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共11小题,共120分)

试题详情

  ②晓雨沐屋,瓦鳞鳞然,无零断甓。    ③归馆,郡之士皆知余至,则大欢。

  ④江淮数十州县治,无如此冶华也。      ⑤填委塞户牖,居然嘉庆中故态。

  ⑥予之身世,虽乞籴,自信不遽死,其尚犹丁初秋也欤?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试题详情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作者认为“客言不实”的一组是

  ①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

试题详情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礼曹,客有者日          过:拜访。

  B.视,玻璃五色具            审:仔细地。

  C.余信信,拿流风,捕余韵    既:既然。

  D.尝此和友人宋翔风侧艳诗    于:在。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