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分)图甲是小灯泡中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变化的图像。将此灯泡接入图乙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实际功率为1 W;再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1 A,则电阻R的阻值是______Ω,此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_____________W.
44.(2分)某同学用所学滑轮知识在家里阳台上安装了如图所示升降装置.他用此装置将重5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10 m,所用拉力300 N,则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J。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__.
43.(2分)如图所示,弹簧下面挂一铁块,闭合开关.在滑片逐渐向左移动的过程中。弹簧长度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2分)建筑工地上,工人用独轮车运送石块如图所示,石块与独轮车的总重为600 N.重心在A点,则工人两手对车所施加向上的力F是______N;要想使F更小一些,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处于闭合状态.当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0.(2分)某同学利用自制水气压计(如图)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他拿着气压计从楼下走到楼上的过程中,细管中的水柱将_______,由此可知_________________
39.(2分)高速行驶的汽车相对于路旁的树木是___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紧急刹车时,若不系安全带会发生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8.(2分)落在枝头上的布谷鸟将树枝压弯,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_;若布谷鸟的质量为0.1 kg,则它对树枝的压力是_________________N.(g=10 N/kg)
(五)综合应用题(解答时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及过程,若只写出计算结果将不得分,34题6分,35题8分,共14分)
34、如图所示,拉力F=80N,物体重G=120N,若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s=4m,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2m,,求: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
(2)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35、如图甲所示,当开关S接a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画出了定值电阻R0的U-I图像;当开关S接b时,同样根据测出的电流、电压值,画出了灯泡L的U-I图像,如图乙所示。
甲 乙
(1)求定值电阻R0的阻值;
(2)将R0与灯L串联接在6V的电源两端时,求灯丝的实际电阻值;
(3)将R0与灯L并联接入电路并调节电源电压,当 R0消耗的电功率为4.9W时,灯L恰好正常发光,求灯L的额定电功率。
(四)实验与科学探究题(题目虽然长,但要有耐心。31题8分,32题6分,33题7分,共21分)
31、对于“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刘星同学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A:电流做功可能与电压有关;
猜想B:电流做功可能与电流有关;
猜想C:电流做功可能与通电时间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除电阻丝阻值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及电源、开关、电压表、导线若干。他将两电阻丝串联后接入电路,如图乙所示。
(1)将两电阻丝串联接入电路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通过电阻丝的 和通电时间相同,他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2)接通电路前他想: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若两只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同,则说明电流做功与电阻丝两端的 有关;这就验证了猜想 。
32、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 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
33、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υ/km·h-1 |
反应距离s1/m |
制动距离s2/m |
60
|
11
|
20 |
80
|
15
|
34 |
100
|
19
|
54 |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 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 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