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549  12557  12563  12567  12573  12575  12579  12585  12587  12593  12599  12603  12605  12609  12615  12617  12623  12627  12629  12633  12635  12639  12641  12643  12644  12645  12647  12648  12649  12651  12653  12657  12659  12663  12665  12669  12675  12677  12683  12687  12689  12693  12699  12705  12707  12713  12717  12719  12725  12729  12735  12743  447090 

8.(2006年天津卷,24)科学研究发现,有一种微生物能清除土壤和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某大学掌握了克隆该微生物的核心技术,建立了国际上首条高效降解菌剂生产线,并投入批量生产。经过在全国三百多万亩农田上试用,效果显著。这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 )

①农业可持续发展 ②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居民消费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创新与“三农”问题的关系,主要考查理解能力。高效降解菌剂可以清除土壤中农药残留,这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①正确;高效降解菌剂可以清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这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质量,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意。应选D项。

[答案]D。

试题详情

7.(2007年上海卷,3)一个中国公民在美国工作,他在美国的收入应该计入我国的( )

A.社会总产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出口总值

[解析]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围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GNP以国民为计算范围,GDP以国土为计算范围。由此可知,一个中国公民在美国工作,他在美国的收入应该计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应选C。

[答案]C。

试题详情

6.(2007年重庆卷,24)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向合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增加,使( )

①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③财政支农政策效果显著 ④农村经营体制得到完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以国家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为背景,考查财政的作用。关键词是“用于三农的支出比重增加”。①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加的观点扩大了题干的范围,是错误的;②③体现了财政的作用,符合题意,应选;经营体制的完善不是财政能够发挥作用的方面,④不选。

[答案]C。

试题详情

5.(2007年江苏卷,18)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节约使用。这是(  )

A.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      B.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D.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

[解析]保护耕地,才能有效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应选A。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C错误;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是科技,B错误;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要求与保护耕地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D。

[答案]A。

试题详情

4.(2008年江苏卷,34)材料一 2004~200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单位:元)

材料二 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1)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省农民生活消费状况。

(2)针对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1)近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在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价格上涨增大了农民生活消费压力。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农民的消费水平差异较大。

(2)继续贯彻富民优先政策,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让农民能更多地分享到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好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试题详情

3.(2008年全国卷Ⅱ,26)2007年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且受“蕉癌”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幅“跳水”。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蕉癌”释疑解感,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这说明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

A.在于信息公开和控制香蕉产量   B.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

C.依赖于香蕉加工业的发展     D.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解析]“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说明香蕉种植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D符合题干要求,入选。

[答案]D。

试题详情

1.(2008年重庆卷,38)材料一 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他从桑蚕丝的市场需求出发,整合某村桑蚕养殖物资和人力资源,成立桑蚕养殖合作社,邀请母校专家向村民传授桑树改良技术,普及了桑蚕养殖新技术,推广桑树一步成园面积2000亩。养殖户由此节省劳动力成本50%,增产蚕茧5000公斤,增收10多万元。他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主要是针对李某为村民开辟致富之路所采取措施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涉及教材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有关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等知识点。要根据教材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分层,找出针对的经济学观点。

[答案]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按价值规律办事,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合作经济的优势,从事农业规模经营;通过农业、科技、教育的三结合,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通过上述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措施,为村民开辟了致富之路。

试题详情

3.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1)为什么(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收入关系全局。农民收入上不去,生活得不到改善,积极性被损伤,最后会影响农产品的供给,农村的稳定也成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

①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增长。④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⑤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2)怎么样?(增收途径)

①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这是农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多予,就是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少取,就是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取消不应由农民承担的税费负担,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放活,就是要放开农民手脚,搞活农村经济,通过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激发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     

②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③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支撑)

④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动力源泉)

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有力保障)

⑦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治本之策)

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推进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根本出路)

⑨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特别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活农产品流通。

⑩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试题详情

2.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1)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土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2)为什么

①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②有利于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增长。③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扩大内需。④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怎么样?

①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③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⑤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⑥国家的宏观调空。⑦财政的作用。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