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2658  12666  12672  12676  12682  12684  12688  12694  12696  12702  12708  12712  12714  12718  12724  12726  12732  12736  12738  12742  12744  12748  12750  12752  12753  12754  12756  12757  12758  12760  12762  12766  12768  12772  12774  12778  12784  12786  12792  12796  12798  12802  12808  12814  12816  12822  12826  12828  12834  12838  12844  12852  447090 

[答案] Ⅰ.(11分)

叶肉细胞   蓝色 

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        C4    C3

C3与C4    2   三碳化合物和四碳化合物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

[分析]本题考查了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作用,以及根据所学知识和给出的实验结果推测给出实验的设计方案的可能情况,并作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见。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的原因,即两个实验组浓度相近,都很低,或都很高,促进生根作用不明显;两个实验组浓度一高一低,促进生根作用相近,都不明显。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不能有效分析实验结果。

①将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无差异,推断为组别太少或两实验组浓度差异太小。如:“应该设计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从高到低,配制多组溶液,进行培养”“我认为应将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换为5种或5种以上浓度,增加实验组,通过一次实验找出较易生根的两组a、b,再将a、b浓度细分为5组,再一次找出较易生根的两组c、d,再将浓度c、d细分,依次类推,多次实验即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 。再如,“改变浓度差。三组扦插枝条无差异,说明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差小,应加大两种生长素浓度差。”“适当提高一种生长素类似物浓度,降低另一种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使这两种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上有明显差异。”

试题详情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以及考生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生物学事实进行阐述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将所学的文字、图解等知识转换为坐标曲线图。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只关注了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附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与高尔基体内的关系,忽视了在高尔基体内与在分泌小泡内的数量关系。

[答案]C

30题.(26分)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玉米和小麦在适宜条件下照光一段时间后,将叶横切片用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两种植物的维管束鞘细胞和叶肉细胞,结果发现玉米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被染色,小麦叶片的_________被染成            ,被染色的原因是                                           。由此可知,玉米属于             植物,小麦属于            植物。

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出: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                             植物的特点,其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   种,即                      

[分析]本题考查了C3植物和C4植物的概念和叶片结构的特点,以及考生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推理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同时出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这一新情景中,得出在C3植物和C4植物之外,还有一类植物既属于C3植物,又属于C4植物的新结论。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

(1)所学知识死板,不会在新情景中迁移和运用。如当用碘液对某一植物照光后的叶横切片染色时,却发现被染色的叶片同时出现上述玉米和小麦叶片的染色结果。据这个实验现象可推出:从光合作用角度来说,该植物具有C3与C4植物的特点。学生答为“C3”或“C4”,不敢得出新的结论。

(2)语言表述不准确、不完整。如该植物具有C3与C4植物的特点,学生答为“两植物的特点”。 被染色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积累的淀粉与碘液反应变成蓝色,考生答为“小麦叶肉细胞中含淀粉”“维管束细胞产生淀粉遇碘变蓝”,有的考生将淀粉答为“有机物“、”CH2O“等。

(3)所学知识不准确。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有“2”种,即“C3和C5”“C3途径和C4途径”。

(4)有些同学书写不规范。C3植物、C4植物写成C3植物、C4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最初化合物,表示为右下图的形式。

试题详情

A.  B.

试题详情

5.下图表示用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C.        D.

[分析]本题考查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机理与方向,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判断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神经纤维在静息时、兴奋后、传导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及其变化,局部电流方向以及与神经兴奋传导方向之间的关系,离体神经纤维与体内神经纤维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区别。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错选B。错误的原因是将膜内外局部电流形成的原因由正电荷流向负电荷处,错解为由负电荷流向正电荷处。这类问题的出现与相关物理知识缺乏有关。

[答案]C

2题: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分析]本题考查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抗原、抗体、外毒素、抗毒素、白细胞介素之间的关系,考查了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阐述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免疫对象的区别,明确抗原与外毒素的联系与区别。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错选C和B。错选C的学生,分不清外毒素与抗毒素,误以为外毒素是抗体。错选B的学生分不清效应T细胞与效应B细胞的作用范围。

[答案]D

3题.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K值、种群密度进行理解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S型曲线的适用范围,增长量、增长速度、增长率间的联系与区别。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错选B,原因是不清楚何为增长率。

[答案]D

4题.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面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累积

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发酵液pH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分析]本题以谷氨酸生产为例,考查了考生对发酵工程内容和酶活性调节进行理解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发酵过程中pH、溶氧、培养基成分变化等发酵条件对发酵过程的影响。

考生答题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错选D,错选的原因可能是理解为发酵液酸性时,有利于谷氨酸生成,碱性时有利于乙酰谷氨酰胺生成。其实发酵过程很复杂,用简单的化学反应原理套,很难凑效。

[答案]C

 

试题详情

A.        B.

试题详情

若难度以 P>0.7为容易,P<0.4为难,则

Ⅰ卷: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 2:3:0

Ⅱ卷: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0:2:0

全卷:易、中、难的题数比例为: 2:5:0

分值比例:易、中、难为:   1:5:0      

 

 

 

4逐题分析

1题: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0.58

 

试题详情

41.88

试题详情

3、全卷统计和结果分析

 

科目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P

生物

7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