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文章最后一段话蕴意深刻,结合全文,说说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16.从金铃子开始的“造访”到后来义无反顾的逃离,你有什么感悟呢?(2分)
15.下列文字形象生动,请从语言角度加以赏析,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3分)
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
秋日笔记
打开窗户,我看见一只金铃子静静地伏在一盆早晚花的叶片上。要不是它轻轻挥动触角,我几乎就辨认不出它青绿、与花叶颜色极其相似的身子。我向前靠了靠,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金铃子。
一缕阳光从对面的楼角斜剪过来搭上窗台。它一动也不动,头朝下静静地俯爬在叶片上。此刻,我看清了它细长的折叠起来的后腿有多健美--自关节折叠处始至腹部,它的圆润的腿骨就像一件用翡翠雕刻而成的品位极高的艺术品--在阳光的映射下,隐约可看到那透明的淡绿中一丝丝的血肉。大自然,才是一个被我们常常给忽视了的杰出的艺术家呀--这时你不由不去惊叹。
一点点秋风掠过,它细长而微微泛红的触角呈外八字轻轻舞动了一下便一动不动了。
然而,秋天来了,寒意在一点点加重,这只金铃子,也许正是受不了这渐重的秋风才从山坡上一步步撤离的吧。
不由想起《豳风·七月》中的诗句:“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看来,这是一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
十分钟过去了,我去看它,它伏在那里一动不动。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去看它,它仍伏在那里一动不动。
三个小时过去了,我去看它,它还不声不响地伏在那里一动不动。
此时,我才看清,它有一对圆圆的泛着红光的眼睛,背上披着的绿色羽翎近乎有身材的两倍长。长衣托在身后,极像一个滑稽演员穿了件很不合身的蓑衣在观众面前表演。羽翎与身体的接合处,有一道极具装饰意味的褐色细线。
此后,直到那缕阳光从我家的窗台移向另一片楼群,我开始担心仍然一动不动的金铃子是不是真给冻坏了。我轻轻地吹了口气,忽一下,它竟然从一片花叶跳向另一片花叶。叶片上几只针尖大小的虫子被惊吓得不知所措地跑来跑去。
晚饭后,我去看它,它已从花叶的一端移向了另一端。我伸出手指想捉住它,好让它冻僵了的身子在我生有火炉的房间渡过一夜。可我伸出的手指还未向它靠近,它便纵身一跃从五楼的窗台上义无反顾地跳下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蓦然间,我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滋味。不是心与心的惜惜相怜,也不是杞人忧天的自作多情,更不是…我知道,我体内沉默已久的一根神经在那一刻突然就如同笔碰到纸而找到了一千个诉说的理由。
抓住一片花叶,就可能抓住一丝来自对方的温暖和希望,这是一片花叶所给予这只快冻僵了的金铃子的启示。而作为万物灵长的我们,所能给予这只金铃子的又是什么呢?面对秋寒的逼近,这只不曾发出一声哀叹的金铃子(一旦发声,那便是对生活的歌唱),它让我秋日里的生活从此黯然失色。
夜色流水一样缓缓地弥漫开来,“唧--唧--”偶尔飘来的一两声秋虫鸣叫,无由间给这个秋天的黄昏涂抹了几许淡寞和虚无。我知道:在这由无数钢筋水泥和玻璃构建的密不透风的城市,无论这只金铃子和它的伙伴是如何迅疾,都是不可能像两千多年前的那群蟋蟀一样轻易地登堂入室了――仅仅薄薄的一层玻璃,它们便被永远地隔离在一个遥远的世界。
满城灯火次第亮起,今夜,这只金铃子它将在这个城市谁家的屋檐下栖息?明天,它又将撤向哪里?
(节选自《散文》2008.2)
14.文章第五段引用了《诗经·豳风》中的诗句,有什么作用?(2分)
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2分)
早 梅
唐 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销”同“消”。
8、 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2分)
6.根据句意,在文中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内容。(①至③小题必做;④、⑤两小题任选一小题做)(5分)
①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②八百里分麾下炙,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咏梅之作,请你写出连续的两个句子:
, 。
⑤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写出连续的两句: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