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各项社会经济因素中,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
A.市场因素 B.政府的干预 C.文化传统 D.生活习惯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4~5题。
2、下列属于原料指向型的工业是
A、印刷厂 B、印染厂 C、甜菜制糖厂 D、啤酒厂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因素是
A、交通运输、市场、资源 B、交通运输、土地、集聚
C、资源、能源、市场 D、交通运输、土地、政府政策
62.(1) 租庸调制和两税法。(2分)不同:前者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1分)后者以财产和土地为主要征税标准。(1分)
(2) 作用:确立征收赋税的依据(答“确定土地所有权”或“加强政府对土地和人民的管理”也可)。(1分)新税制:一条鞭法。(1分)影响:赋役征银的办法有利于农业商品化(或者答“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2分)
(3) 摊丁入亩(或地丁银)。(1分)特点:①摊丁入亩的推行经历了由局部地区到全国的过程;②固定了丁银总数;③征税的主要依据是地亩的多少。(以上任意答出两点可给3分)
(4) 现象:中国古代每进行一次赋税改革,最后的结果却是农民的负担就会加重一次。(2分)如何调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
61.(1) 建立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4分)
(2) 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事无不总”。(6分)
(3) 针对“主荒臣专”的问题,明政府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使其与兵部互相牵制;建立厂卫制度,严密监察官员一举一动。(学生答出颁布《大明律》;废行省,设三司可酌情给分)(4分)
(4)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分)
(5)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2分)
(6)设立通判负责地方监察。通判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与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使他们互相牵制。(3分)
(7) 科举制度。(2分)诗赋成为考试的主要内容,易造成读书人空谈诗赋,忽视实用性的学问,脱离实际。(2分)
材料三:康熙末年,四川、广东两省已有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征收的情况……到雍正时……把全国固定下来的康熙五十年的丁银(人丁2462万、丁银335万余两)用和具体丁户相脱离的方式全部摊入田赋银中征收……
――《中国古代史》,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
材料四:“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进‘黄宗羲定律’怪圈……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办法就是改革不适应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
――温家宝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两种赋税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不同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鱼鳞图册”的作用是什么。1581年,明朝推行的新税制是什么?它对农业发展有何积极影响?(4分)
(3)材料三反映的赋税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归纳其特点。(4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定律”反映了什么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国是如何调整生产关系来减轻农民负担的?(3分)
宝鸡中学2009届高三月考(一)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B
A
D
A
C
B
C
B
D
C
D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C
D
D
C
A
C
C
C
A
D
B
A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A
B
C
B
C
A
B
D
D
D
C
B
B
B
D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B
B
D
C
B
C
B
D
B
B
B
C
A
A
(B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B
A
D
A
C
B
C
B
D
C
D
C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A
C
D
D
C
A
C
C
C
A
D
B
A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A
B
C
B
C
A
B
D
D
D
C
B
B
B
D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B
B
B
D
C
B
C
B
D
B
B
B
C
A
A
60.明太祖认为“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小人,专权乱政。”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
A.废除丞相制度 B.确立三省六部制 C.将相权一分为三 D.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40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